第86章 第三層(1 / 2)

進入房間後,他們發現這個房間比起大殿少小了一點,房間內是各種樂器,尤其是一架鋼琴最為醒目。

依稀可以見到曾經這裏的繁華,隻是可惜大多數樂器沒有好好保養已經腐朽不堪不能再繼續使用了。

張琪輕輕的把鋼琴上的灰塵吹掉撫摸著她說:“最早的一架古鋼琴是英國製造的,至今已有年的曆史。這架鋼琴的外表貼了一層木板圖案既對稱又美觀漂亮,像是人工繪製。由於這種樹木現在已經很少,已成了世界保護物種,不能再坎劃使用了。

格林:“看著四周又是大失所望,樂器雖然值錢但都一不能使用,就剩下一架鋼琴他們六個人也搬不動”

百裏:“張琪你演奏一首曲子聽聽吧,老聽你說,現在聽聽”

張琪“嗯”了一聲!

張琪掀開鋼琴琴鍵的蓋子,裏麵的琴鍵還是潔白無瑕,經過幾百年還是如初的新。

張琪輕輕的試了試一下音調,發現音色相當好,手指輕觸琴鍵,演奏音樂時誰都為它的聲音傾倒。

塵緣中琴聲,月皎波澄.人們神怡心曠之際,耳邊一陣微風忽起伏.遠遠傳來縷縷琴聲,悠悠揚揚,一種情韻卻令人回腸蕩氣.雖琴聲如訴,所有最靜好的時光,最燦爛的風霜,而或最初的模樣,都緩緩流淌起來.而琴聲如訴,是在過盡千帆之後,看歲月把心跡澄清,是在身隔滄海之時,沉澱所有的波瀾壯闊.在懂得之後,每一個音符下,都埋藏一顆平靜而柔韌的心靈.

亮麗的琴聲徐徐響起,漸漸如潮水般四溢開去,充盈著世界的每一處空間。琴聲中仿佛有一個白色的精靈在隨風而舞,舞姿優雅高貴;又好像有一朵朵耀目的玫瑰次第開放,飄逸出音樂的芳香。琴聲時而舒緩如流泉,時而急越如飛瀑,時而清脆如珠落玉盤,時而低回如呢喃細語,時而烈如咆哮的深海,蕩人肺腑,撼人心魄……

格林與百裏等人雖聽不懂但是這音樂是讓人如此舒服,讓耳朵如此的動聽。

一曲完畢,格林與百裏等人還深深的沉醉其中不可自拔。

張琪談完一首從座位上起來,看著沉醉的人,不免心裏暗喜,學了這嗎久,終於可以在人情表現一回了。

“咳!”

張琪輕咳一聲,格林與百裏等人從音樂裏的海洋裏醒來。

“這琴聲像有魔音似的居然讓人不可。”自拔格林說道。

張琪:“我演奏的是貝多芬的《獻給愛麗絲》或稱《致愛麗絲》是貝多芬為數不多的鋼琴小品之一,但在他生前未發表,樂譜發現於1867年。這首樂曲可能是作者四十歲時(1810年)為他的學生,名叫苔萊塞·瑪爾法苔伊的十七歲少女所作。此曲形象單純技巧淺顯,顯然是為了適合於初學者的彈奏程度。發表以後,不脛而走,幾乎成為初學者必彈的曲目之一。

樂曲以回旋曲式寫成,環繞基本主題,有兩個對比性的插段,其一是帶有莫紮特風格的明朗、歡樂情緒的音調,在C大調上呈現;其二則建立在低聲部的6音持續音上,色彩暗淡,節奏強烈,表現了孩子氣的煩惱情緒。但這兩個插段都比較短小,通過一連串的快速音型很快又引回到開始時那個樸素的旋律,從而構成一個表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樂派之大成,開浪漫樂派之先河的偉大作曲家。人們都比較熟悉他的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和歌劇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為數不多的器樂小品,也同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百裏:“看來這一層沒有什麼重要的東西,這裏布局就像一個音樂廳,可惜沒人欣賞曾經在這裏輝煌與美妙的音樂旋律。”

“百裏,我們繼續往上走吧!這裏的樂器大都已經不能用了,沒什麼太大的價值”格林在一旁說道。

張琪:“我們繼續出發吧!這裏的東西越來越引起我的好奇了。”

隨後格林與百裏六人繼續沿著樓梯出發,臨走時格林還不忘拍一張照片留作紀念,再後來他在自傳敘說時查找資料,根據資料所述才知道這裏曾經有一個偉大的女音樂家,沒多拍幾張照片讓他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