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求首訂)(2 / 2)

林老爺想了想,歎了一口氣“這事不是不能讓你們知道,隻是不能說出口,你們隻要知道聞家當年出了一個魏國楊修一樣的人就行了。”

魏國楊修!?

林如海和林流的腦子轉得都不慢,就是說的那‘雞肋之禍’的主人公,世人恐怕更喜歡稱他為三國楊德祖,弘農華陰人,也是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的祖先。

楊修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什麼?

會一點小聰明,愛出風頭所以經常自作聰明,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被曹操給哢嚓掉了。

然而事實上楊修倒黴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關鍵的楊修的政治立場,這才是他被曹操哢嚓掉的最關鍵的原因。

眾所周知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後漢書》說“楊家自震至彪,四世太尉”,當時能和楊家比肩的隻有四世三公的袁家。曹操的出身比起楊修而言不太好,乃是宦官之後,在那個時代宦官可是被人痛罵誤國賊的一群人,所以即使曹操坐鎮丞相之位,依舊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再則袁術夫人是楊彪的女兒,楊修是袁術的侄兒,楊修是正統儒學出身,政治觀念楊彪和楊修又都與孔融及禰衡等清議複古派是一路,所以對曹操就很有意見。

這也就算了,到底曹操並沒有明目張膽的廢掉漢帝自己做皇上,隻是楊修自己作死他在後來又參與了曹丕和曹植的奪嫡之爭。在曹植和曹丕爭位之時,楊修作為曹植智囊,屢出餿主意,而曹丕一方的司馬懿,就高明的多了,所以最後一番較量,曹丕勝出,曹植落敗。

曹操早有篡漢之心,出於自己立場考慮要殺掉楊修,出於曹丕立場考慮,曹操依舊要殺掉楊修,因為他是曹植的人,留下必有大禍。所以為了提防之後曹植兄弟再度互爭,必須把曹植所有羽翼全都剪除,斷了他的念想,所以楊修必死。

林如海和林流想到這些,頓時倒吸一口冷氣,這種涉及到皇位的事情,哪怕你是經世之才,若是你沒有站在勝利者的那一方,你也必須得死。

代表人物就是科舉創建以來,第一個一口氣直接六元及第的黃觀,能六元及第的人還稱不上經世之才,那從科舉上考出來的官員都要哭瞎。

可六元及第又如何?

因為明成祖朱棣成功造了侄兒建文帝的反,所以作為建文帝心腹黃觀倒黴了,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要倒黴於是自殺了,但朱棣餘怒未消,黃氏九族受誅,親朋受監禁,謫戍者達百餘人。

爭皇位,那是不論手段不論對錯不論才華不論家世,隻論輸贏的事情。

贏了,哪怕你就是弱智都能富貴榮華一輩子,可輸了,哪怕你就是聖人,你也隻有完蛋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