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沒人知道(2 / 2)

而且在古代社會的社會生產力條件下,朝廷也養不起一大群坐牢的人,也修不起很多的牢房來關押犯人。事實上,古代的“牢房”不是現代的那種服有期徒刑的監獄,隻是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或檢/察/院的“看守所”,是嫌犯在提審期間暫時關押的地方,坐牢隻是等待審判用的,它不是審判的處罰結果,判完之後,嫌犯輕的打板子,稍重的就是去做苦役,最重的就是殺頭了。

而在判刑的時候,宣判的流放多少多少裏,幾百裏,幾千裏之類的,絕大多數都不會真的執行,而是按流放的遠近距離“折算”為“打板子”,史稱“折杖法”。

比如按罪判刑“流放二千裏”,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是用一根三盡五寸長、寬不超過二寸的板子打十七下,然後就地為朝廷幹苦力一年,並不是真的要把他流放到兩千裏以外的地方去。而這種幹苦力的事情,因為知府衙門人手有限,看守得其實非常寬鬆,很多時候都是靠罪犯自覺,因此出現逃跑的情況也不是沒有。

當然也不是沒有真被流放的,但一般多用於朝堂上爭鬥失敗的官員,比如蘇軾,而不是普通的黎民老百姓。

有人進都中告狀不奇怪,可奇怪的是金陵竟然一個人都不知道於錦修打死人的事情,那這事到底是於家一手遮天了,還是汙蔑了?

參考《紅樓夢》裏薛蟠打死人的事情,林流不信於家能一手遮天,當然說於家能在金陵城就按下這事不讓這事捅到都中刑部去,這點林流信,可他不信這種事情竟然一點音訊都沒有。最關鍵的是連賈代善都不知道,現在賈代善可任著江寧織造,屬於皇上明麵上的密探,手裏的勢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所以林流才會在腦子裏一閃而過“汙蔑”的想法。

可這種人命關天的事情,要是真是“汙蔑”,林流又有些不信。

古代不比現代,古代人命不值錢,人命賤的很,想想《紅樓夢》裏麵寫的金釧、鮑二家的,再想想被薛蟠打死的馮淵,舍了一個下人奴才的命去換取政敵的全家倒黴,也比汙蔑強百倍,至少能拿得出鐵證來。

當然了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人是真死了,但打死人的事卻不是於錦修幹的,於錦修被人栽贓陷害,這種事情倒也不是不可能。

林流想了想“給楊家和張家的年禮可準備好了?”

張財聞言微微一愣,不知道為什麼林流突然問起這事來,這和林老爺來信有什麼關係不過反應過來後連忙應道:“已經準備好了。”

“派人給楊家和張家送去,就說我有傷在身怕過了病氣不能親自去,等大年後在登門拜訪。”林流沒有理會張財,又自言自語的說道:“算了,還是我修書一封。”

張財要是在不知道林流的意思,他就不用當這管家了,心知事情不小,便不敢接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