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林如海這種連林流開了過目不忘的掛都幹不贏的人,不可能在讀書上有壓力,可事實上林如海就是壓力很大。
這就涉及到一條不為人知的潛規則了。
林流曾經吐槽過去上書房讀書的作息時間,那時間一點都不科學,絕大時候都是晝夜顛倒,即便是對伴讀的要求沒有正主那樣嚴,可對於一個個位數位歲的孩子而言,絕對不是什麼輕鬆的夥計。
可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了?
真的是因為能提前下注搞從龍之功嗎?還是自己人小言輕沒有發言權,都是大人做主。
以上當然也是原因之一,然而為什麼所有的皇子伴讀位置哪怕就是異姓王世子的伴讀位置都那麼搶手,還不是因為上書房的老師。
這些老師不是大學士就是翰林院的掌院學士,這些人很少是貧民子弟最少也是寒門,就算隻在上書房讀一天書,也和這些人扯上了師徒關係。更何況伴讀一般都是從六歲起就開始的,得到他們二十多歲開始考科舉的時候,不知道多少位大學士都是他們的老師。
這其中或許有勢力小的也或許有事後被皇上或者是政敵清算弄死的,可不可能每一個大學士退下來後都倒黴了,無形中這就是一筆巨大的關係和資源。
這些人的徒弟去考科舉了,你好不意思讓人家中嗎?
要知道文官大學士那可是人人都是翰林出生,武將那邊的大學士也要是將軍以上職位,更何況宗室的那位基本上都是親王而且還是皇上的心腹擔任。
這麼多牛人,你敢讓人家的徒弟落榜嗎?
你這不是在質疑人家的水平嗎?
人家都是當過大學士的人,那水平是一般人能質疑的嘛?
小心人家給你小鞋穿!
很多人即便是退下來了,也依然有無與倫比的勢力。
因此絕大多數的官員都不敢,反正科舉每次錄取的人數都是不定的,增加一個也不多,你好我好大家好,何樂而不為了。
科舉看似公平,可實際上真要操作還是能操作的,隻能說於整個大環境還有比起以前舊朝的舉孝廉什麼的公平一些。科舉中的貓膩,隻要不鬧大,哪怕就是皇上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以說林流去做了秦流的伴讀,在他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已經一隻腳踏進了兩榜進士的圈子裏,隻差時間而已。
這也是之前林太太為什麼在聽到林流去都中做伴讀的時候,臉色會大變的原因,一個兩榜進士足夠林家宗族的人強硬的把林流改成嫡子了。另外伴讀是有品級的官員,已經不再是林太太想拿捏就能拿捏得了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林太太自然心情不爽,而林如海在天才讀書再好,麵對科舉這種有一半要靠運氣的事情的時候,也有些不自信,尤其是林流是庶子他是嫡長子的情況下更是亞曆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