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的戰前談判不過是匆匆走個過場。並沒有達成任何共識。這更像是一場儀式,為奧斯曼對雅典發起的最後攻城吹響了號角。
“集中攻擊攻城武器周圍的士兵。盡量延緩他們靠近城牆的時間!”普布利烏斯的計劃,是利用雅典內城的城牆盡量拖延時間,把最後的賭注壓在阿克羅波利斯山丘的唯一一條山路上。
很快,奧斯曼人的先頭部隊就對城牆發起了第一輪試探性的進攻。卡拉查指揮軍隊沉穩且善於掌握時機,對於後備軍團的利用也是拿捏自如。他的冷靜直接給瓦爾納十字軍帶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潰敗。
而針對這一點,普布利烏斯絕對不會在這一輪攻擊中就將所有的底牌全數壓上。
“弓弩三輪交替齊射,每輪齊射預留五秒鍾空隙,節省彈藥!”
三陣式齊射,是對抗大規模圍城時通常會采用的手段,通過犧牲打擊的密集性來增加打擊範圍。可以有效阻礙敵人的進攻速度,普布利烏斯這麼做,就是在給火槍手們爭取裝填的時間。
火槍的數量相當有限,因此裝填時間顯得更加重要。雅典的城防軍中有一部分威尼斯火槍手,即便如此,想要有效造成殺傷,每一輪進攻,都至少要給這群火槍手騰出至少一分鍾的再裝填時間。
聽起來相當短暫,但在這樣的攻城戰中,一分鍾,足以讓奧斯曼人衝到城牆之下。
但這幫士兵,並不是普布利烏斯最擔心的事情。雅典內城居高臨下的地勢,可以讓他很清楚的看到遠處,奧斯曼人運送拋石車組建的士兵已經緩緩來到了雅典的中心廣場。那裏遠遠超出了所有火器和火槍的打擊範圍,卻可以輕鬆將巨石投入城內。
“如果沒有辦法摧毀掉這些東西,我們的城牆恐怕熬不過一輪拋石就得完蛋……”普布利烏斯半靠在城牆上,焦躁地自言自語著。
衛城內隻有幾十匹戰馬,甚至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騎兵。再加上卡拉查絕對會在投石營地周圍布設重兵,這就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普布利烏斯將軍,右邊!他們的人從右邊聚過來了!”
內城牆與新式的凹陷型棱堡城牆是相反的極端,外凸的構造讓身為指揮官的普布利烏斯哪怕站在城牆中段也很難全方位觀察到整個戰局的一舉一動。然而雅典的街道錯綜複雜,奧斯曼人可以輕鬆避開一些火力密集的區域,從帝國守軍的視野盲區發起進攻。
“火槍隊暫時不要做出移動,帶三百個步兵,和我去右邊!”普布利烏斯深知卡拉查用兵的變化無常,當然不會讓卡拉查輕易牽著鼻子走,但當他帶著幾百城防軍抵達右側時,奧斯曼人的攻城梯已經穩穩搭設在了城牆上。甚至已經有人衝上了城牆。
這幾乎意味著城牆防線在奧斯曼人和帝國拉開第一個照麵的時候就已經崩潰,但普布利烏斯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如果缺口被奧斯曼人放大,他們隻會更加瘋狂地湧入城牆。按照計劃,哪怕城牆再脆弱,至少也要堅持到午後,才能給雅典城中的羅馬士兵們看到第二日出的機會。因此,他也隻能先將城牆上的奧斯曼人驅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