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嶽冷秋(1 / 3)

“嶽冷秋倒是個明白人……”宋佳依林縛坐在案側,看著唐希泰連夜派人送來的信函,評價道。

雖說嶽冷秋有意來豫章議樅陽之敗並議荊湖戰事,但多年來沉積下來的隔閡以及彼此地位的障礙,實際上使得林縛與嶽冷秋沒有充分交流的可能。

唐希泰自廬州往豫章,與嶽冷秋同行,當然是出自林縛的安排,便是有意去摸一摸嶽冷秋的根腳,以決定池州軍的去留。唐希泰白日與嶽冷秋伴行,夜宿驛館,便將日間談話摘錄下來,派快騎先一步馳入豫章、呈閱到林縛的跟前。

唐希泰密函裏密密麻麻所寫都是嶽冷秋議燕胡之事,宋佳讀得津津有味,也可知嶽冷秋對時事見解之深,在當世實為屈指數人之列。

嶽冷秋的能力,林縛是從來都不否認的,嶽冷秋對燕胡的見解之深,他從信裏也頗有所得。

燕胡侵得北地已經有五年多的時間,河南、山東都成拉鋸之勢,難以經營,但在燕胡在晉中、燕薊經營還頗為得力,而燕胡的軍政結構大異於南越,使得燕胡在軍事動員方麵的能力非常的突出。

燕胡在北地逐漸實行軍戶之製,但燕胡所行的軍戶製跟越朝舊製有本質的不同。

越朝舊製,立軍戶以為屯田、征卒所用。官府配田以養軍戶,軍戶耕種得食,抽丁以備戰守。越朝軍戶本身就地位低下,到後期軍屯崩壞,軍戶常常受軍役及勞役的雙重壓迫,苦不堪言。

燕胡軍戶,有正軍戶、副軍戶及附戶之別,正軍戶常以本族丁卒任之,副軍戶多為投附漢軍丁卒,附戶則為擄民及北地民眾。

正軍戶專司戰事,配田最多,可役附戶耕種;副軍戶得田自種,家無餘丁,亦可使附戶助耕作;附戶則基本處在佃戶與農奴之間的地位。

以二十年前的蘇門案為起點,靖北邊軍崩潰,遼東之地及百萬民眾盡歸燕胡所得,虜王葉濟爾就試行此製經營遼東。

當時由於無沒有大規模的降附漢軍,故而僅有本族軍戶及附戶之別,陳塘驛戰事之後,燕胡屢次侵邊,都以擄民為要,實際也就是補充附戶之不足。

以崇觀九年入寇為最,一次就從燕南三府擄走丁壯約四十萬,還包括大量的牲口。

正因為這種特殊的軍政結構,使得燕胡在大舉進占北地之前就得以舉族為兵。

及至燕胡侵得燕薊等地,得大量的降附漢軍,又於正軍戶與附戶之間增設副軍戶(又稱帖軍戶)以安置降附漢軍。

這種從本質有別於越朝、類同於軍事貴族的軍戶製度以及相應的配田、附戶製度,首先對北地的生產恢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軍事動員方麵有著極高的效率。

燕胡戰卒脫離生產、專司戰事之時,其自備兵甲及養育家室都可以從剝削附戶所得,而不用完全依賴於中樞財政。

“嶽冷秋及張協等人,對燕胡了解很深,但對燕胡了解越深,心間恐懼則越難去,恰恰與李兵部走了兩個極端。故而遼西之時,李兵部奪得鬆江城,仍知要徐徐圖之,急進必敗,而張協、嶽冷秋等人則不切實際的想一舉重挫燕胡……”宋佳也從唐希泰的轉述上分析嶽冷秋在燕薊崩潰時的心態。

燕薊崩潰之前,李卓率薊鎮軍奪得鬆江城,雖說事後確知鬆江城之失是燕胡誘敵之計,但其時若能依照李卓部署,朝廷依舊能在遼西獲得軍事上的優勢。恰恰是朝野的浮躁急於建功的心思,導致整個局麵崩潰。

整個薊遼戰事,可以說燕胡領導層在戰爭指揮達一個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也可以說形勢到那一步,實際上已經無法挽回,但林縛日後反思此戰,依舊將張協、嶽冷秋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使崇觀帝奪李卓帥位為燕薊崩潰的直接原因。

這件事也是林縛這時處置嶽冷秋的心結所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