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列裝(1 / 3)

三艘戰艦,一大二小,從右翼鼓帆怒張,仿佛脫弦之箭駛入觀弩台正麵的演射海域。

隨著觀弩台旁邊哨塔發出的演射旗令,三艘戰艦迅速調整方位,將側舷對準靶場海域——嶽冷秋這邊發現望鏡的好處,通過望鏡甚至能在十裏遠外準確的接受旗令傳訊——在望鏡能見的視野裏,大艦與淮東水師的津海級戰船相當大小,望鏡隻能看到戰艦的左翼,水麵之上的舷艙高近兩丈,比普通的津海級戰船顯得厚重。

大艦隻見帆桅,而無槳櫓等附件,也沒有尾艙樓,以大艦規製,便知這是放棄了近舷作戰、純粹以伏火弩進行遠程攻擊的主力戰艦。

小艦與淮東水師當前的集雲級戰船相當,艙體底矮,還保留尾艙樓結構,除帆桅外,還有兩側還配有槳櫓,應是充當護衛艦。

隨著旗令的指示,大艦左翼側舷上那一塊塊仿佛補丁的綴銅釘甲板,整齊劃一的往兩邊打開,整個側舷露出兩層、共三十個射擊口來。

緊接著,黑黢黢的鑄鐵弩膛,從射擊口伸出來,仿佛死神的眼睛。下層的射擊口最少,僅有十二個,但通過望鏡也能看到伸出來的弩膛最是巨大;上層射擊口則增加一倍,共有十八架弩膛伸出來。

要是右翼的弩位也是如此布局,這麼一艘新式戰船,就列裝六十架新式伏火戰弩——看過伏火戰弩在陸地上表現的嶽冷秋,也能壓住震驚的心情,這時候還是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火藥及火炮技術,前前後後也研製了有七八年的時間,但大規模的海陸試驗演射,僅有兩年時間,海上艦炮戰術還談不上成熟,故而最先於去年年尾開造、四月交付試驗的新式戰艦最大型號僅僅是兩艘津海級。

這兩艘津海級新式戰艦,在經曆近半年的試航、試射及戰術琢磨之後,於十月上旬才正式編入靖海水師;兩艘林政君級新式戰艦,也是拖到八月上旬,在技術上較有把握之後,才在崇州船場正式開造,最快也要拖到明年二月之後,才有可能試航。

北伐要是想趕在明年三月之前正式揭開序幕,留給兩艘林政君級戰艦試航的時間僅不到一個月,之後就要編入靖海水師。

最初軍方撥出一百萬銀元來造第一批新式戰艦,但最終在兩艘津海級主力戰艦及八艘護衛戰艦上耗資高達一百五十萬銀元。算上之前火藥及火炮研製、大規模陸海演射上的投入,在這兩艘津海級戰艦建造出來,淮東先後投入的資源差不多能再打一場荊襄會戰。

林縛有著後世的記憶,不是不知道火藥的優勢,隻是要將火藥從煉丹術的範疇發展到實用化的野戰火炮及艦炮階段,要投入的資源太多了。

這也是林縛在淮東軍中早期根本不發展火器的關鍵因素;不成熟的火藥及火炮技術,不僅僅在戰場上獲得的優勢極為有限,更可能會叫敵方提前跟進研究相關技術。

奢家後期給打得如喪家之犬,但早期跟進研究造船技術的決心並不弱;燕胡在鐵山的船場在得到奢家工匠補充後,就有能力建造津海級戰船。

之外,淮東軍在戰場上使用的戰械,包括重型拋石弩、蠍子弩在內,燕胡隻要在戰場上有過接觸,事後都能成功仿製。可見燕胡雖是蠻荒異族,但其務實而紮實的學習能力,實遠非江寧城裏那些自視清高、看不起雜學匠術的士子官員能及。

可以說,燕胡在戰械使用上,距淮東軍僅一步之遙。

隻是,這一步距離在這時是顯得那麼的遙遠。

此時支撐淮東軍戰力,不是簡簡單單的幾種新式戰械,而是一個超越舊時代的新產業、新學體係。

舊時,江寧工部所轄鐵作,一年不過產兩百萬斤鐵料,而樞密院此時控製的官辦鐵場產量就是此數的三十倍。此時南方圍繞鐵礦開采、冶煉以及鑄造等業的用工總數,已經高達十二萬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