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臨戰(2 / 3)

從指揮艙,可以用望鏡清晰的看到賀津島上的情況。

賀津島為高麗第二大島,將邵城整個的都遮在內側,早年僅有三五千漁農居住。

在高麗內戰爆發之後,高麗王軍日益感受到來自海上的威脅,邵城為國都漢陽的西門戶,而賀津島為邵城的西門戶,高麗國相左靖使催權臣在邵城治水師的同時,也加強賀津島的防壘建設;到葉濟白石入駐邵城裏,賀津島上的駐軍已經增至三千人。

從地圖上,能看到賀津島呈東西放置的茄形,島東翼與邵城隔海對岸,形成狹長的海峽。在海峽的東翼,在邵城縣城的北側,有一道往陸凹入的海溝子,那裏便高麗水師駐紮的主營。

賀津海域,除了賀津島外,還有大小島礁近百座,近海潮起潮落,帶來的淤沙,使這一片海域水位頗淺,水情又格外的複雜。

為了摸清這一海域的水情,海東行營軍前後損失了好幾艘戰艦,近兩百將卒犧牲於這片海域,可謂代價不淺。不是漲潮期間,不要說津海級、林政君級主力戰艦了,即使連二百噸級護衛艦進入都要格外的小心。

楊釋將艦隊停泊在賀津島西北翼,位於賀津島與長複島之間的海域上,旗艦就直接背依賀津海域外側海域的白沙嶼駐泊。此時已經百餘工輜兵登上白沙嶼,手腳麻利的在這座長過三裏、縱橫不過一裏的小島上,搭設戰前指揮所。

除一艘津海級戰艦與右翼護衛船隊在白沙嶼兩翼護衛旗艦外,兩艘津海級戰艦與六艘護衛艦已經掩護數艘大腹運兵船進入賀津海西南翼海域,從望鏡裏能看到戰艦的炮口全部打開,呈線性列隊,對準海岸。

雖說敵軍在賀津島有三千防兵,但賀津海本身就是周近一百五十裏的大島,主城建在西北角與邵城隔海相望的飛鳥山上,西南角僅建有一座烽火哨所。

烽火哨所駐軍不過百餘;敵軍在一個時辰之前才發現警情,從飛島山趕往西南翼海灘哨堡增援的千餘兵馬,還在路上狂奔,離西南哨堡還有小二十裏的距離。

麵對四艘登陸艦船、七八百名精銳步卒在兩翼護衛艦掩護下從西南翼搶灘登陸,百餘甲卒敵隻敢老老實實的守在哨堡裏,等候援軍……

隨第一特混艦隊跨海而來的是登海鎮師第一旅李白刀所部,敵卒不敢出哨堡,他們在敵前登灘的速度則更快;陳恩澤、羅文虎從望鏡裏,能看到登海鎮師的甲卒們,趟著齊腰高的海水,抬著黑黢黢的火炮就直接往灘頭衝去。

四斤炮膛身重不足四百斤,連炮架子在內,也隻有六百餘斤,六七人一組,自然是直接抬著炮膛就走。最後登陸的七八百人,迅速在賀津島西南角建立灘頭陣地,做好迎擊敵援的準備,以掩護後翼兵馬繼續登陸。雖說敵臨海哨堡在十二斤艦炮的射程範圍之內,但為了不至於將千餘敵援嚇走,兩艘津海級戰艦暫時還保持沉默,隻是密切關注著灘頭陣地的局勢發展。

而在更南側海域,六艘護衛艦與左翼護衛船隊混編,此時正試圖從賀津島南側海域進入賀津海峽。

沒有主力戰艦,六艘護衛艦僅有七十二管八斤艦炮,左翼護衛船隊八艘戰船皆是舊式,側舷無炮,則在頂層甲板前後裝八斤、四斤艦炮若幹,遠程攻擊能力相比較護衛艦更弱,但主要還是側重近舷接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