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到家(1 / 2)

當晚就在客棧歇下了,我從沒走過這麼久的路,腳板上已經長了三個長泡了。溫水洗淨後,華佗用銀針給我挑破了,用棉布沾去液汁,擦幹後,又塗上他調製的膏藥,好好安睡一晚。第二天早上起來,我竟然發現腳都好的差不多了!此膏藥消炎生肌之神效啊,要是能到現代,該多好。

我正胡思亂想呢,忽然聽到客棧掌櫃來找華佗,驚喜的說道,昨晚給孩子吃下白色藥片後,今早孩子拉屎就拉出好幾條蟲子了,孩子現在肚子也不痛了,他一個勁連稱神醫,還帶來一些大餅和牛肉以表示謝意。

華佗連連擺手拒絕到:“小事而已,不必多謝!”

完全不收一分錢,義診啊,什麼是奉獻?什麼是高尚?華佗用他無私的行為證明了他偉大的人格。正是這種高風亮節,讓我跟隨著他一起,也受到了熏陶和教育。

吃罷早飯,繼續上路。

趕路十多天了,一路上風餐露宿,辛苦自是不必多說,我有些快要扛不住了,然而華佗卻是不見太多倦容,走起路來,依然風塵仆仆,堅毅無比,從不歎氣,從不說累。到底是長期在外驢行的啊,體質和耐力鍛煉得真好,尤其是心態,錘煉得堅強而積極。

我從最開始的一路新奇到後來慢慢看到越來越多的慘象,心情漸漸變得沉重起來。東漢末年諸侯混戰,戰禍連連。老百姓生活淒慘無比,痛苦萬分。我們一路上所到村莊常見村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廋骨嶙峋。正如王粲《七哀詩》裏寫到的那樣:“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這種亂世淒慘,讓人不禁心生寒意,覺得自己是那麼的渺小,對於現實卻無力改變什麼。

華佗一路行醫,用他的高超醫術治病救人,所到之處,猶如一把火炬,照亮一個個寒冷的角落。我覺得最也該像他一樣,發揮自己的一點力量,雖然微不足道,倒是救一個算一個吧。

經曆一路的辛苦和堅忍,終於快要到家啦!

一進入沛國譙縣,我發現華佗也開始有些興奮起來了。步伐邁得輕盈而歡快,多日了的疲乏也一掃而光。就像打了興奮劑一樣,整個人都顯得神采奕奕,眼睛幾乎是一直盯著家的方向,偶爾,向四周看看自己熟悉的街道和樸實的鄉鄰。

街道上並不繁華和熱鬧,顯得平靜而淡然,商鋪也少,倒是賣藥材的鋪子有七八家之多。這裏就是史上有名的藥都之一?難怪這裏到處如此之多的藥材。

插播一下題外話——華佗出自藥材之鄉,耳濡目染,從小和藥材打交道,同時也見證了太多的疾病痛苦,這樣才讓他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立誌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終成千古神醫。

隻見華佗忽然加快了步伐,我猜測應該是馬上就要到華佗的家了,果然,隻走了百來步遠,在街邊有一所宅子,大門是開著的,三四個小孩子正蹲在門口玩耍著。“小安,小安!華佗衝著那幾個孩子喊到,孩子們聽到叫聲,都起身瞅著這邊望過來!

“爹爹!”其中一個長得結結實實虎頭虎腦的男孩衝著華佗奔跑過來。

他幾乎用的孤注一擲的速度,衝到華佗蹲下來展開雙臂的懷中。

“爹爹終於回來了!孩兒想死爹爹了!”男孩撒起嬌來。也難怪他啊,一年難得見到幾次父親,怎麼會不想呢?華佗在這點上,目前可以說做得非常不稱職。

“恩,爹爹回來了!你在家有沒有聽你娘的話,沒闖什麼禍吧?”

“沒有!孩兒在家很聽話!”

“好孩子!”,華佗緊緊抱著兒子。

華佗抱著孩子走進家門,迎麵而來的是他的夫人,秀麗端莊溫婉可人,笑語殷殷望著華佗。華佗,你真是讓人羨慕啊。此刻,華佗臉上也洋溢著幸福開心的笑容,我還是第一次見他這麼開心的樣子。真是一家人團聚,其樂融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