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_可憐小沸揚(1 / 2)

我又繼續問道:“師兄,這麻沸散你研製出來,花了不少心思吧?”

華佗頓時低頭不語,滿臉感傷。

這是怎麼了?是不是問了我不該問的,或者我的問題觸及了華佗的傷心事?我有些呐呐,不知道繼續該說些什麼才能緩和氛圍。

片刻之後,華佗才抬起頭,眼裏有些悲傷,慢慢講述了一個和麻沸散有關的故事——那還是五年之前,華佗一心治病救人,不斷研究草藥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經常去山中采藥。

一日,來到一座大山下,正苦於要露宿野外的時候,偶然看到山坡下有一戶農家,於是上前借宿。

那戶人家的主人樸實敦厚,得知他是一個采藥的郎中,便熱情款待了華佗。這家人是一對中年夫婦,恩愛有加,膝下有個聰明伶俐的兒子,雖然隻有七歲,名叫沸揚。

沸揚雖是小小年紀,卻是靈活好動的很,小家夥經常跟隨他父親一起打柴和上山打點野雞兔子什麼的,鑽個山林,爬個山溝什麼的,不在話下,對整個林子也是比較熟悉了。

第二天一早,吃罷了早飯,孩子因為對藥材也很好奇,希望學著認幾味草藥,以後可以學會采藥賣錢以補貼家用,所以孩子主動要求給華佗當上山的向導。

華佗覺得這孩子聰明可愛,於是便答應了。孩子的父母知道這孩子對山上比較熟悉,而且又是跟著華佗一起,所以也不擔心,便答應孩子跟隨一起去了。

哪知道,這一去,竟然是這孩子的不歸路。

華佗唏噓了一下,接著往下說。

背著鋤藥的小鋤頭和背囊,華佗在孩子一路連走帶跳的帶領下,往山上逐漸走去。一路上,孩子說著這山上有著種種的小動物,以及野果子,天真爛漫,甚是可愛。

華佗覺得和這孩子特別投緣,從心裏非常喜歡,甚至萌發了下山後準備給孩子的父母說說,收這孩子為徒,傳授他一身治病救人的本事。

到了半晌午的時候,已經采了一些草藥,於是他們坐在樹下休息,這時候,華佗教孩子認幾味草藥,孩子饒有興致的聽著,看著。

坐了一會兒,孩子感覺有些乏了,於是,華佗拿出幹糧和水,讓孩子吃點東西,喝點水,吃完後靠著樹幹休息下。

這時候,華佗看到不遠處的草叢中開著一些很奇異的白花,於是走過去看看,走近一看,原來是白色曼陀羅。

華佗認識此花,知道這是有毒之花,一般不輕易入藥。在花從前駐足停留了片刻,正準備棄之不顧的,卻忽然發現這片曼陀羅的山坡下有幾味草藥,還有一株貌似是何首烏。

於是華佗小心向下慢慢攀爬過去,雙手扯著一把半人深的荒草,以免整個人向下滑落。來到那幾株草藥旁邊,更小心翼翼的半趴在地上,開始專心挖著何首烏和那幾株草藥。

忙活了一個時辰左右的時候,華佗已是滿身大汗了,累得渾身無力了。坐在地上小憩了片刻,才猛然想起那個小沸揚還坐在山坡上等他呢。

於是趕緊收拾好了草藥和工具,放到背囊裏。然後努力向山坡上爬去。

當爬到坡上的時候,華佗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