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裏也曾經有另外一撥人想要模樣葉紅杏的作坊製作差不多的玩具。
他們買來了葉紅杏作坊的玩具進行研究,也製作出了相差不多的玩具並且用更低的價格賣了出去,一度給葉紅杏的玩具市場造成了壓力。
但他們最終還是散了攤子,以失敗結束了。
因為他們沒有葉紅杏的現代頭腦,更不懂得營銷的策略。
在麥苗還在抽穗的時候,葉紅杏就在作坊的例會上提出了一係列的營銷方案,其中以“饑餓營銷”的方案貫徹得最為到位。
“饑餓營銷”這個名詞第一次在例會上提出來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不過葉紅杏卻並沒有具體地解釋何為“饑餓”,隻是簡單的自行決定了這一策略的執行計劃。
首先,葉紅杏讓人在自己作坊的成品玩具不顯眼的地方縫上了“紅杏玩具”的商標,這是葉紅杏花錢派二妮的娘從葉家鎮的成衣坊裏學來的一種比較複雜的縫製手法,隻要換上幾種顏色的線,一般作坊就算是想模仿也模仿不到位。
第二步,葉紅杏在各個集市上散布消息,貼出告示。說紅杏玩具每個月都會有一款最新的玩具上市,並且每一款新玩具購買者可以預定,但定不定得上就不好說了,因為這一款新玩具每個月隻製定二百個。
這個消息一出,人人都覺得新鮮。你一個小小作坊居然還學人家做仿冒標記,另外還每款玩具每月隻做二百個這麼少?你這到底是要做什麼?
人人都抱著好奇之心,都想著看紅杏作坊究竟要搞什麼鬼,就連一些平日裏仿著紅杏作坊製作低成本玩具的小作坊們也是翹首以盼,等著看下個月初一紅杏作坊的笑話。
這個月的十五,發完工錢後,葉紅杏叫住了二妮的娘,問她到哪裏可以找到皮影戲的師傅。
雖然奇怪,二妮的娘還是照實說了。在這個時代皮影戲還很普遍,幾乎每個鎮上都有靠這門手藝吃飯的師傅。
當下葉紅杏就自己找了個皮影師傅,跟對方說明了來意。原來她是想讓這師傅幫著她製作一出動畫戲。而動畫的內容自然就是以下個月新推出的玩具有關了。
這次她選擇了《功夫熊貓》這個出名的動畫,並且跟皮影戲的師傅足足聊了有五個晚上。
在第六天晚上的時候,吳家山忽然熱鬧了起來。
往常到了晚上就到了人們該上床睡覺的時候了,即使有賭錢的,有吵架串門子的,街上也隻會冷冷清清,不會有什麼人還在街上行走了。
可是今晚不同,因為鎮上的皮影戲師傅居然帶著他的幾個徒弟,趕著馬車載著家當過來了。
“吳家山要演皮影戲啦!”這個消息像是長了翅膀似的瞬間傳遍了十裏八鄉。
要知道,皮影戲跟唱大戲的差不多,隻有在廟會或者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有人花錢雇皮影師傅出場。而現在,他們居然要在吳家山這個小村子裏演皮影戲了?
為了什麼?誰請來的?為什麼請的?演什麼?
所有人心中都存著這樣的疑問,但是……管他呢!先看看再說!
皮影戲當天晚上就開始演了。說是戲,其實也隻是一輛跟轎子似的車,裏麵可以藏人,一邊是白紙糊麵的屏幕。有幾個膽大的孩子跑進去看過,屏幕那邊還藏著根蠟燭,車裏有兩個矮凳,另外還有一些鐵絲支架之類的。
到了晚上,天黑了下來,吳家山的主街上卻早已經人山人海。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說笑著,打鬧著,坐等皮影戲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