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挖好魚塘後這還是第一次填水進來,李掌櫃怕魚塘底下的泥沙吃水,在草草吃過晚飯後就又帶著幾個夥計到魚塘邊去查看去了。
魚塘在葉家村算是個稀罕東西,葉紅杏防備著村裏的小孩子們淘氣,派了人守在魚塘邊巡查。李掌櫃和葉紅杏一起過來的時候守塘的人剛好站在魚塘邊上瞅著,見葉紅杏他們過來,便笑著打了聲招呼,自行到魚塘旁臨時搭建的窩棚裏吃飯去了。
“杏兒,聽葉掌櫃的說,你可是他為數不多佩服的人呐!小小年紀就能連開好幾家作坊,說起來原本我也是有點不敢相信,可是一見到你,我就覺得我的想法錯了。”李掌櫃說起話來很是有趣,有什麼意思他也不直接表達出來,而是拐彎抹角地跟你說,說出來的話偏還就讓人愛聽。
葉紅杏笑笑,沒有回應,她人小偏又極聰明,這在葉家鎮範圍內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李掌櫃說的這番話,葉紅杏早已經不知道在旁人那裏聽說過多少遍了,自然是不會再有什麼激動的情緒。
“李掌櫃,你看咱們這魚大概多久能長成?”葉紅杏問了個自己比較關心的問題。
“要是按照一般的養法,應該到年底就能撈一批了。”李掌櫃伸手摸了一把魚塘裏的泥:“杏兒,你剛才說你想在魚塘裏種些東西?”
“是啊,不知道李掌櫃能不能弄些蓮子水草什麼的過來種,如果可以的話,在裏麵養些小蝦小貝小螃蟹之類的,應該也挺不錯的。”葉紅杏點點頭,她原本就是想把這片魚塘養成一個小小的生態圈的,現在身邊有李大掌櫃這個現成的資源,她自然不會放過了。
“應該可以的。”李掌櫃點點頭,葉紅杏這分明是想把這裏弄成一個小型的湖泊啊,不過想想,湖裏的野魚似乎就是比單獨養的獨一品種的魚要好吃得多。
這種想法在李掌櫃的腦海裏一閃而過,隨即就被他又給否定掉了,野生的魚是好吃,可畢竟還是不如人工養的魚多……
他是無法理解葉紅杏的經濟頭腦的,也因此在以後的數年之間,葉紅杏的漁業都已經做大做強了,李掌櫃這才算是徹底的明白了葉紅杏為什麼要建造這麼個生態魚塘的原因。
從魚塘這邊轉了一圈,葉紅杏又囑咐看守魚塘的人晚上要警醒些,便和李掌櫃一起回了家。
李掌櫃的年紀比爺爺要小一些,兩位老兄弟自然就一起住在了西屋。
這天晚上,葉紅杏一直和李掌櫃聊了很久很久,作為一個穿越者,她自然要顧及到自己此時的年齡相匹配的曆練,所以一些話她也是盡量用符合自己這個年紀的小女孩的口吻問的。
這樣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爺爺也對葉紅杏小小年紀就懂得這麼多感到了好奇和佩服,而在今後的許多次家庭矛盾之中,爺爺都堅定地選擇了站在葉紅杏這邊。
三個人躺在一個炕上,一直聊到了後半夜,這才意猶未盡地各自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葉根就過來敲門來了,說是飯菜都準備好了,要李掌櫃起來吃飯。
“老哥,你家這日子真的很不錯呢,我去年在張家口那邊呆了半年多,那邊的百姓日子過的才真叫一個苦呢,別說吃大白米飯了,就是窩窩頭有時候也不夠吃,每年村子裏都會傳出餓死了孩子的事。”李掌櫃說著,搖搖頭,唏噓不已。
爺爺也跟著搖頭歎氣,他順著李掌櫃的話講起了自己的小時候。那時候還是老皇帝在位的時候,有一年鬧旱災,葉家鎮這邊幾乎家家都吃不上飯,爺爺那時候是家裏的老大,就帶著弟弟妹妹們一起到山裏尋找吃的。到山裏找吃的,這主意他想得出來,別人自然也都能想得出來。
等到爺爺帶著家裏幾個孩子一起來到山裏的時候,這才發現山裏其實早已經被饑民們搜刮的什麼都不剩了。
走了大半天,每個孩子都是又累又餓,偏偏還就沒吃的,那一天,爺爺家裏最小的孩子活生生的躺在了一棵老柳樹下麵,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葉紅杏不知道爺爺那年是怎麼熬過來的,不過想想也應該知道那個時候的艱辛和不容易。她瞅瞅桌上的炒雞蛋,便笑嘻嘻的夾了一筷子遞到爺爺碗裏:“爺爺,咱們家現在還沒什麼錢,但也能吃得上飯了,爺爺,趕緊多吃些雞蛋,把小時候沒吃到的想吃的都給補回來吧!”
她的話天真又幼稚,偏又跟她的年齡很契合,自然是把李掌櫃和爺爺都給逗的前仰後合。爺爺索性不再聊過去的那些苦哈哈的日子,隻是一個勁的和李掌櫃聊著李掌櫃在外麵東奔西走時的奇聞異事。
李掌櫃講起了他在蒙古大草原上販馬買羊的經曆,說那裏一到夏天蚊子如何如何的多,跳蚤如何如何的咬人,李掌櫃說他從內蒙那邊回到家的時候,渾身癢的難受,到了家裏,也不進屋,就站在大門口,將門關了,叫家裏的老伴端來一盆水,直接把衣裳都脫個精光,洗個痛快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