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英這邊正想著心事,葉紅杏那邊卻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麼似的,拉著葉紅英的袖子連連搖晃:“姐,你說咱們要是專門給姥爺家裏雇幾個傭人會怎麼樣?”
葉家在秋收的時候,葉紅杏就想著給家裏雇人收秋,可到底葉根和葉老爺子還是拒絕了,理由是家裏的地不太多,秋收還用不著雇外人來幫忙。
葉家有著充足的理由不雇人,可姥爺家就不一樣了,姥爺和姥姥兩人都上了年紀,身子骨大不如以前,姥爺這一兩年又摔斷過腿,傷了元氣,地裏的活計幹起來也就更為吃力,這種情況下,雇人幫忙收秋也就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了。
“他們辛勞了一輩子,恐怕不會樂意的。”葉紅英卻有著更深的體會,姥姥和姥爺都是習慣了勤勞的人,若是猛不丁的不讓他們幹活了,說不定他們還會閑出病來呢。
“咱們又不是叫人什麼都幫他們幹了,咱們隻是讓人幫忙給他們收個秋,讓他們不會累著而已。”葉紅杏知道姐姐是誤會了自己,便笑著解釋道。
“那應該行。”葉紅英點點頭。
兩姐妹趕到吳家山的時候,姥爺和姥姥剛剛把飯端上桌,準備開吃。看見倆姐妹來了,姥姥立刻又轉身從廚房裏拿了倆碗出來,準備讓葉紅杏和葉紅英再趁熱乎吃上一些。
“姥姥,不用了,我們來前吃過了。”葉紅英就拉著葉紅杏,很乖覺地找了個角落坐了下來,笑嘻嘻地有問有答地和姥姥姥爺聊了起來。
“地裏的糧食都收回來了,你們回去就告訴你爹娘,別讓他們惦記。我和你們姥姥都挺好的,你姥姥前幾天傷了一回風,現在已經沒事了。”姥爺像是在彙報似的,一點一點地述說著這段日子以來家裏的大小事。
葉紅英聽得很認真,時不時的也會附和上一兩句,葉紅杏則早已經和姥姥有說有笑有打有鬧起來。摟著姥姥的脖子,瞅著姥姥刷碗的雙手,葉紅杏隻感覺自己像是又回到了以前的日子,這個家裏隻有她、姥姥和姥爺三人,每天無憂無慮地說說笑笑,日子就這樣沒心沒肺地溜走……
和姥姥說笑了半天,姥姥已經像往常一樣麻利地將碗筷都收拾幹淨了,葉紅杏就開始四處遛達起來。
說起來,她在吳家山這邊也呆了三年之久,雖然前兩年她年紀還小,許多地方都沒辦法去,不過後來的這一年多,她在這裏可謂過得風生水起,不但開辦了許多作坊,還把自己善待員工的名頭給打響了。就算是現在,吳家山的人看見了她,也大多會笑著跟她打招呼,問她什麼時候過來的,會不會住上幾天之類的。
因為大多都比較熟,葉紅杏也會駐足和大家一起聊聊天,說說村子裏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說著說著,人們就開始紛紛抱怨起來,有的說作坊裏放的假太長,家裏的農活少,幹完了之後就隻能歇著,而這段時間因為各家各戶都在忙秋收的事情,就算是想要串門子訪親戚,看到人家家裏滿滿當當忙忙碌碌的都是在忙著收秋的,自己也就不好意思上門,於是隻好在家裏睡大覺,連在作坊裏幹活賺錢的機會都沒有。
還有的人說作坊放假的時間太短,自己家裏田地比較多,農活還幹不過來呢,結果作坊那邊眼看著就要開工。雖然農活這邊關係著一家老小的口糧,是保命用的東西,可作坊那邊的工錢也不少,眼看著兩邊都有些忙不過來的時候,這樣的人家自然也會抱怨連連了。
葉紅杏很快就弄明白了人們的想法,於是她也笑著跟人們承諾下來,她會盡快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好讓人們能夠安心做工,而不必為了家裏的糧食收不上來而擔心。
跟街上的這些街坊們告了辭,葉紅杏轉身來到了王二妮家。
王二妮和王三寶都在家裏。私塾裏放了假,王二妮就可以專心在家裏幫忙秋收的活計了。三寶的師父也需要秋收,不過三寶因為年紀還小,幫不上什麼忙,索性就放了他回家來。
看見葉紅杏來了,王二妮和王三寶姐弟倆都很高興,二妮轉身抓了一碗煮花生出來讓葉紅杏吃,三寶則笑嘻嘻的從廚房裏摸出了幾個還熱乎乎的嫩玉米棒子。
“杏兒,嚐嚐,咱們家地裏找見的,還沒長硬,我就塞進了灶膛裏烤著了。”幾天不見,王三寶的個子也長高了不少,如今已經比葉紅杏高出了半個頭。因為以前就和葉紅杏玩得很高興,有段日子沒見了,此時猛一見著,立刻就歡喜的不知道怎麼樣好了,拉著葉紅杏的手,一會讓她吃烤嫩玉米棒子,一會又讓她嚐家裏煮的嫩花生。
“三寶哥,不必忙了,你家的玉米棒子都收到家裏來了沒?”葉紅杏左右瞅瞅,東廂房是玩具作坊的大本營,此時一把鐵將軍把門,西廂房是王三寶家裏放雜七雜八東西的地方,門虛掩著,葉紅杏就站在門口朝裏麵張望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