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11(2 / 3)

朱瑞當時非常敏感的預見到,隨著武器收集的越來越多,解放軍的炮兵炮兵建設馬上的就將會有一個大的發展。一九四六年四月的時候。朱瑞根據東北局關於“發動群眾,建設壯大隊伍”的總方針,及時提出了“變學校為部隊,拿部隊當學校”的工作方針,把學校五百多多名幹部分散到東、西、南、北滿軍區及一縱和總部炮兵旅等單位,對部隊進行訓練,培養了大批骨幹,為東北炮兵的建立準備了幹部條件。

果然不出朱瑞的所料,一九四六年夏季之後後,由於解放軍的炮兵在戰場上麵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於是,部隊所需要的懂炮兵的幹部也就越來越多,所以朱瑞及時林彪等人建議。將延安炮兵學校改名為東北軍區炮兵學校,並且立即開學招生,這個建議得到了林彪等人的支持,於是,朱瑞被任命為東北軍政大學副校長兼東北炮校校長。東北軍區炮兵學校在朱瑞的主持下,在遼沈戰役前,一共培養了兩千多名炮兵幹部,不僅充實了東北軍區的炮兵幹部,還為軍區輸送了幾百名幹部。

當時東北的解放軍的炮兵是在戰爭環境下靠收集敵人武器發展起來的,也在戰場上麵得到了很多的繳獲。別看是已經初具規模,但是力量非常的分散,編製也極度的不統一,武器裝備也不配套,甚至一個炮連,就有好幾種口徑的火炮。這種狀況如不迅速改變,勢必影響部隊的發展和戰鬥力的提高。於是在一九四六年十二月起,朱瑞及時的建議東北軍區對現有炮兵部隊進行調整,他先後代表軍區起草了“四號”命令,對炮兵的組織、訓練、裝備、作戰等方麵作出了一係列明確的規定,使我軍炮兵很快由原來分散狀態進入了統一的、有組織、有計劃的發展階段。

在調整充實過程中,朱瑞還從東北戰局的發展和需要出發,將現有的火炮、器材重點裝備軍區直屬預備炮兵,同時把預備炮兵及軍區山炮以下的全部火力和人員按建製分撥給各縱、師,建立隊屬炮兵。經過調整,軍區建立了四個預備炮團,各縱隊有野戰炮團或營,各師有山炮營或連,既增強了各縱、師的獨立作戰能力,又使有限的炮火力量得到集中使用,大大提高了我軍攻堅作戰的能力。

為了使炮兵能夠盡快適應戰爭的需要,朱瑞同誌在組織調整的同時,還提出了“苦練一個月,保證打勝仗”的口號,在全軍開展聲勢浩大的練兵運動。當時部隊駐地分散,各團相距數百裏,他風塵仆仆,往返巡視於各部隊,檢查督促訓練情況。

到了一九四七年的一月到四月的,東北解放軍先後發動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而東北軍區的炮兵經過了朱瑞的在前一段整頓訓練之後,效果非常的明顯,廣大的炮兵的指戰員都是躍躍欲試,紛紛要求參戰,,就在這幾次的戰役中,東北軍區的炮兵前後共有多個連隊參加了這次戰役。戰後,朱瑞為了總結實戰經驗,朱瑞親自到地方指揮作戰。在戰役結束後,朱瑞也立即的在雙城召開第一次炮兵會議,對炮兵一年來的建設和作戰經驗進行總結。他在總結報告中,根據我軍的曆史環境、作戰特點,結合靠山屯、焦家嶺、城子街、德惠等戰鬥與廣大指戰員的實踐和的體會,提出了一係列適合於我軍當時戰況的戰術原則,如集中使用火力,快、準、猛、攻堅作戰,步炮協同以直接瞄準、抵近射擊等。

朱瑞總結出來的這些戰術原則,對大大提高了我軍炮兵的作戰能力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一九四七的年夏季攻勢中,東北軍區的部隊在炮兵的有力配合下,橫掃拉(法)吉(林),攻占梅河口,進取昌圖,包圍四平,殲敵八萬餘人,收複縣城四十多座,從根本上改變了東北戰場的形勢。一九四八年四月,朱瑞在哈爾濱召開的第二次炮兵會議上,朱瑞同誌根據東北軍區的炮兵在一九四七年夏、秋、冬三季攻勢的實踐經驗,進一步豐富了上述原則,從而使我軍炮兵的戰鬥技術水平和指揮能力進入了一個逐步成熟的發展階段,由原來隻能配合步兵攻克敵人一個師設防的中等城市,發展到能支援步兵一舉攻克十幾個師多兵種合成防守的大城市,其中有些戰術原則,直到今天在我軍的炮兵建設上仍有重大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