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超級計算機
由於國外對計算機核心技術cpu的保密異常重視,對於cpu的技術轉移有著明確規定,不能轉讓給國內,楊星即使收購了外國設計團隊,也無法明目張膽的將cpu設計技術拱手轉讓,否則當初在美國外國投資委員那裏花再多錢疏通也無法完成收購。
為此隻能通過秘密成立另一個小組,將太極cpu的諸多關鍵技術偷出來移交給他們。楊星不想今後因為技術泄『露』而被美國等國製裁,又知道cpu的設計對國內意味著什麼,所以隻好自己偷自己,將這個秘密小組的運轉一直控製在中星國際和軍方的監控之下,半點消息不能泄『露』。
總算國內從不缺乏聰明之士,隨著太極cpu研發的瓜熟蒂落,這款同時進行的“北極星” cpu也麵世了。與太極cpu主打普通電腦市場不同,北極星cpu的研發目標一開始就盯上的是國內特別需求的服務器和超級計算機上。尤其軍方為趕上數字化軍事『潮』流,對“北極星”更給予了厚望,為“北極星”項目提供了大半資金和人員。
所以當配備有全國產北極星cpu芯片的超級計算機“明”一號在深圳秘密宣布投入試運行時,軍方的國防部長、總參謀部部長、總裝備部部長以及國務院副總理文仁貴都專程趕來,心情激動的想親眼目睹中國自己技術研發的超級計算機揭幕。
所謂超級計算機,指的是成千上萬cpu組成,采用並行計算機技術,能完成普通pc機和一般服務器不能完成的大型複雜課題計算機。嚴格來說,最早的計算機其實都是超級計算機。畢竟大家隻要一談起超級計算機來,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碩大的房間裏擺滿了一排排巨大的機櫃,身穿白『色』防靜電服的工作人員在其間走來走去的場景,真是既嚴肅又認真啊!
但這都是老黃曆了,科技的發展讓這一幕實際上有了巨大改變,上世紀五六十年裝滿一個大房間的計算機運行速度現在大概還比不上s係列手機的主芯片。超級計算機場景未變,但使勁運行速度已經朝著億次的目標飛奔,估計百萬億次和千萬億次的大關被打破也是指日可待,完全走上了和普通計算機不同的發展方向。
超級計算機已經被眾多國家使用在需要超大規模運算的領域,比如軍事、氣象、環境等方麵。由於超級計算機的研發體現了一國在此鄰域的最高成果,被稱為“計算機技術的皇冠”,長期以來被美日歐等國把持。
1983年每秒運行速度可達最高1億次的“銀河一號”在中國研製成功,標誌著我國加入了國際上少數能研發超級計算機的國家俱樂部。但由於我國在微電子領域和國外存在著代差,導致我國在超級計算機的技術研發上有獨到之處,但卻不得不在選擇諸多主要零部件上受製於外國,尤其是核心cpu長期使用國外產品的尷尬處境。 重生之商海驚濤491
作為超級計算機心髒的芯片,是決定超計算機運行速度的核心元件,但我國長期無法研發出滿意的成品,隻能采用美國ibm和英特爾等外國公司的產品。這不但對超越國外超級計算機運行速度不利,在***防護上也存在巨大隱患。
有鑒於此,國內早就在努力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cpu,李廣南當初立主在聯想集團內上馬cpu項目,其中就有這方麵的考慮。可惜他壯誌未酬就被趕出了聯想,最後還是多虧楊星被他研發國產cpu的熱情打動,收留並放手支持讓他帶隊研發cpu,最後終於成功研發出太極cpu,得償夙願。
當初太極cpu研發小組甫成立,楊星就打起了讓國內其他部門幫著一起承擔資金和人力主意。畢竟國內對於自研cpu的渴求盡人皆知,而半導體行業是出了名的高風險行業,cpu研發更沒人敢打包票,楊星不想來個“半倒體”,到時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他就找上了多次合作過的軍方,由於此前多次良好合作的記錄,雙方一拍即合,楊星輕而易舉說服軍方共同參與研發。
之前他們在九都就秘密合作興建了一家晶圓廠,在此基礎上,雙方又成立了一家名叫“北極星”的芯片廠,主要負責為軍方超級計算機和戰場網絡服務器計劃研發芯片。而去年中星在美國成功招募了超級計算機研發權威人物美籍華人陳思琴後,“明”終於贏來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