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人對於國際經濟都有很深的研究,對去年歐洲鋼鐵業風雲變化的一出大戲都不陌生,自然知道楊星談到的的足以改變世界鋼鐵行業格局的大合並案的細節。
2001年2月19日,盧森堡阿爾貝德鋼鐵公司、西班牙阿塞拉裏亞鋼鐵公司和法國的北方鋼鐵聯合公司這三大歐洲鋼鐵集團宣布合並建立一個名為阿賽洛的新鋼鐵集團。總部設在盧森堡,合並口號是為了讓三家公司互補短長,讓其集技術,工業和商務協同於一體,表『露』出新集團想在鋼鐵領域中發揮主導作用,做全球鋼鐵業領導者的野心。
這三大集團在各自國內都屬於鋼鐵業的領頭羊,強強聯合的結果就是新集團一舉成為世界上當時產量和技術都領先的最大鋼鐵企業。但楊星他們不會被表麵的風光所『迷』『惑』,都明白這不過是歐洲鋼廠『逼』不得已。因為歐美經濟已進入成熟期,傳統大工業時代的優質產業逐漸淪為“夕陽產業”,昔日煙囪林立的大鋼廠已經很難在講究環保自然的歐洲大地上立足,隻能選擇聯合之路。
二戰後歐洲鋼鐵行業中總體來說是走下坡路的,就連昔日歐洲最大鋼廠德國的蒂森克虜伯也是日暮途窮,淪落到要變賣旗下鋼廠給中國人的地步。而遠東的鋼鐵業卻是一片欣欣向榮之『色』,日韓的鋼鐵廠不用說,最耀眼的莫過於中國的各大鋼廠產量大躍進,紛紛突破千萬噸產量,向著億噸目標狂飆突進。
而除了中國外,還有一個新的鋼鐵大國也在崛起,那就是印度。這幾年印度執政的人民黨搞經濟有一套,經濟繁榮對於鋼鐵的需求也就大了起來。其中代表『性』企業印度米塔爾集團的鋼鐵產量更是一路飆升,已經躋身世界鋼鐵業前三甲,亞洲鋼鐵企業對歐洲同行的壓力越來越大。
盧森堡雖然是歐洲小國,但其鋼鐵冶煉水平有獨到之處,是聞名遐邇的歐洲“鋼都”,盧森堡阿貝德公司更是創業百的歐洲鋼鐵業老字號。可在亞洲廉價鋼鐵的衝擊下,以阿貝德為代表的歐洲鋼鐵企業收益下滑,經營陷入困局,而工業時代,規模效應永遠是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徑。印度米塔爾鋼鐵崛起,就跟它全世界收購鋼鐵廠,不斷擴大自身規模有很大關係。
這一切就促成了阿賽洛鋼鐵集團的誕生,也讓它短暫坐上了世界鋼鐵產量第一的寶座。這也意味著這家剛創立不久的鋼鐵集團在世界汽車、建築、家用電器、包裝等高端鋼鐵市場上居於領先地位,年銷售額接近300億歐元,名列世界五百強。這也難怪聞語他們聽到楊星居然如此輕描淡寫說要收購它時的意外和吃驚了。
但他們靜下心來仔細一想,覺得楊星說的的確沒錯,這確是打破全球鐵礦石談判僵局的一個妙招。作為歐洲乃至世界最大的鋼鐵集團,阿賽洛自然有資格坐上全球鐵礦石的談判席,而如果到時能在談判桌兩邊都拿到一個席位,國內鋼鐵企業自然也能學習日本人的左手換右手的把戲,這樣無論鐵礦石最後談判價格是漲是跌,憑借30億噸大鐵礦和阿賽洛鋼鐵的關係,都能保證中國鋼鐵企業不會淪為白白挨宰的肥豬。
況且阿賽洛合並後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研究所,主打產品也多是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這正是國內鋼鐵企業缺乏的。以汽車用鋼板為例,盡管國內鋼鐵產量巨大,但在這方麵始終需要進口,最近寶鋼才能生產出符合規格的汽車鋼板,但也隻能勉強供應上海的汽車企業使用,缺口依舊很大,要是中星收購了阿賽洛,至少在汽車鋼板一項上就能省下不少外彙。 重生之商海驚濤663
但收購阿賽洛的難度也可想而知,歐洲雖然是國內第二大出口地,但看中國加入世貿後,歐洲企業來華投資和從中國進口的速度,很快就會超越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但歐洲市場的善變和各種非關稅壁壘也是出了名的。
許多歐洲國家更是喜歡把經濟和政治掛鉤,常常以人權衛士自居,對許多中歐之間正常的貿易往來指手畫腳嚴加指責。加上歐盟對華軍事製裁十幾年都未放棄,阿賽洛鋼鐵的不少業務都和歐洲軍工企業的坦克裝甲車輛和潛艇有關,想要通過歐盟審批肯定要被百般挑刺。
況且楊星這邊正在建設的洋浦和三都澳鋼鐵廠雖然號稱產量千萬噸,但都還在建設之中,這邊宣布發現了30億噸大鐵礦,那邊就要收購阿賽洛,兩者間的聯係實在太明顯。歐美各國的反壟斷法大棒可是毫不含糊,一旦發現有人企圖壟斷國際鋼鐵的挖掘和冶煉苗頭,就算鋼鐵如今不像二戰時那麼重要,但對於這種國家戰略資源的壟斷,沒人會等閑視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