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大禹鑄九鼎 夏啟家天下(1 / 2)

萬魔山上,悟道冷冷的盯著被自己神不知鬼不覺擄回來的無支祁,淡淡的說道:“不管你想說什麼,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隻要我煉化了你,你的一切自然都是我的。”

“你會後悔的!”

無支祁已經是死鴨子不怕開水燙了,他也不想跟悟道解釋,同樣冷冷的看著悟道一眼,便閉目等死。

“這個世界本就如此,弱肉強食,你不要怪我!”

似無奈的歎了口氣,悟道雙目射出兩道強光,身形暴漲,瞬間就化作十丈巨人,恢複了六耳真身,隻見他大嘴一張,那讓悟道禁錮的無支祁直接就被他吞了下去。

盤坐於山洞之內,一絲絲的黑光不停的從悟道身上冒出,肚子裏的無支祁在他強大的真火煉製下,逐漸化作精純的靈氣被悟道所吸收,而他的靈魂本源精華,也被悟道所吞噬。一時間,悟道感到自身實力暴漲,紛亂的記憶也湧入腦海之中。最讓人驚詫的是,他的身軀竟然發生了變化,身為六耳獼猴標誌性的六耳竟然消失四隻,另外兩隻卻是變得黑光閃閃。

悟道於萬魔山煉化無支祁,而人族之中也發生了一係列的事件。

大禹治水,耗費十幾年之功,終於功成名就,而由於大禹治水的成功,帝舜在祭祀儀式上,將一塊黑色的玉圭賜給禹,以表彰他的功績,並向天地萬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為伯,以夏為其封國。禹在天下的威望達到頂點。萬民稱頌說:“如果沒有禹,我們早就變成魚和鱉了。”

帝舜稱讚禹,說:“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為民造福,你輔佐我。我想觀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繡服飾,你諫明我。我想聽六律五聲八音來治亂,宣揚五德,你幫助我。你從來不當麵阿諛背後誹謗我。你以自己的真誠、德行和榜樣,使朝中清正無邪。你發揚了我的聖德,功勞太大了!”

舜帝把禹推薦給上天,讓他作為帝位的繼承人。十七年之後,舜帝逝世。服喪三年完畢,禹為了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躲避到陽城。但天下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來朝拜禹。禹這才繼承了天子之位,南麵接受天下諸侯的朝拜,國號為夏後,姓姒氏。人們將其尊稱為大禹。

在大禹治水期間,他疏通了九條河道,把弱水疏導至合黎,使弱水的下遊注入流沙。疏導了黑水,經過三危山,流入南海。疏導黃河,從積石山開始,到龍門山,向南到華陰,然後東折經過砥柱山,繼續向東到孟津,再向東經過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轉而向北經過降水,到大陸澤,再向北分為九條河,這九條河到下遊又彙合為一條,叫做逆河,最後流入大海。從嶓塚山開始疏導漾水,向東流就是漢水,再向東流就是蒼浪水,經過三澨水,到大別山,南折注入長江,再向東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北江,流入大海。從汶山開始疏導長江,向東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東到達醴水,經過九江,到達東陵,向東斜行北流,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中江,最後流入大海。疏導沇水,向東流就是濟水,注入黃河,兩水相遇,溢為滎澤,向東經過陶丘北麵,繼續向東到達菏澤,向東北與汶水會合,再向北流入大海。從桐柏山開始疏導淮水,向東與泗水、沂水會合,再向東流入大海。疏導渭水,從鳥鼠同**山開始,往東與灃水會合,又向東與涇水會合,再往東經過漆水、沮水,流入黃河。疏導洛水,從熊耳山開始,向東北與澗水、瀍水會合,又向東與伊水會合,再向東北流入黃河。過程中大禹還鑿開了荊山、太嶽、王屋、太行、常山、太華、熊耳、外方(嵩山)、桐柏、大別、衡山等大山,疏導了弱水、黑水、黃河、長江,又導漾水入漢水、長江,導沁水入濟水、黃河,導失(左有三點水)水入汶水、大海,導渭水、彙灃水、涇水入黃河,導洛水會澗水、纏(左為三點水)水、伊水入黃河。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從此九州統一,四境之內都可以居住了,九條山脈開出了道路,九條大河疏通了水源,九個大湖築起了堤防,四海之內的諸侯都可以來京城會盟和朝覲了,在治水的同時,大禹和治水大軍還大力幫助老百姓重建家園,修整土地,恢複生產。大禹命令伯益教人們種植水稻,命後稷給老百姓難得之食,並相互調濟,使老百姓又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而因此,整個東勝神州也被成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大禹為了鞏固大夏王朝,詳細的分列了九州,並派人加強管理,而此時,大禹的地位也達到了巔峰,人們生活富足,各部落己經很少讓大禹操心。

可是,大禹並不甘心。

據說,三皇之時,天皇伏羲悟出八卦,引導人們趨吉避凶,一心治理人族,得大功德,最終證得天皇之位,與天地同壽。又有神農嚐百草,傳下《神農百草經》而成地皇。黃帝軒轅更是拜仙師廣成子為師,問道於九仙山,成就人皇。天地人三皇居於天外,無病無災,與世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