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七章 孔子成聖 關尹得道(1 / 2)

“仁,親也。”

“仁者,情誌好生愛人,故立字二人為仁。”

“上下相親謂之仁。”

“溫良者,仁之本也。”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

“仁者,可以觀其愛焉。”

浩浩蕩蕩三千裏至仁至愛清氣彙聚成一股洪流,不知其寬,彌漫周天,隨著孔子抑揚頓挫的念誦《詩經》而不斷掀起朵朵浪花。

勢連天界,名號火雲;青青翠翠的喬鬆,龍鱗重疊;倚猗挺挺的秀竹,鳳尾交稍。

丹壁上更有些分分明明的金碧影,低澗中隻見那香香馥馥的瑞蓮花;洞府中鎖著那氤氤氳氳的霧靄,青巒上籠著爛爛縵縵的煙霞。

碧水跳珠,點點滴滴,從yu女盤中泄出;虹霓流彩,閃閃灼灼,自蒼龍嶺上飛斜。

三皇於同一時間睜開了久閉的雙眼,互相都能夠從對方眼中看出自己的驚愕,“這氣息純正清澈,中正平和,滿含耿耿忠心,為民請命之赤膽忠心,沒有想到那人竟如此之快就成就聖人之位。”

人族是奇特的,因為他們的修煉速度之快讓無數大神吃驚。可是如今孔子於人間成聖,耗時竟是不到一百年,這隻能用恐怖來形容。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天空中一個巨大的虛像震驚漫天神佛,一鶴發童顏、白須三尺的老丈手握竹簡,郎朗出聲,一時間漫天寂靜,除了讀書聲沒有絲毫其他的聲音。

漫天的瑞氣隨著讀書聲越來越濃,七彩的霞光布滿了天際。孔子成聖,這絕對不是所有人都想要看到的,可他們此時已經無法阻止,又或者他們此時心中充滿了嫉妒吧。

空中孔子虛像肅然,朝天一拜,朝萬民一拜,敬天為民,頭頂《論語》書簡徐徐展開。

“仁者必有勇!”

轟,其聲如雷,天地震動,空間震蕩如潮。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一步踏出,天崩地裂,大地裂開,裂縫大如鴻溝,天光初現,霧靄始霽。

“夫民,神之主也”

虛空孔子之語駭人聽聞,天地有感,神仙震怒,萬民振聾發聵,大陸浮現,正氣長存。天庭威壓襲來,迫使空間不穩,開始變形。孔子屹然不懼,九尺身高傲然挺立。

“克己複禮為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孔子的話就似像漫天神佛挑釁一般,讓眾人都大怒不已,尤其是天庭的昊天,更是破口大罵,隻是此時孔子成聖已成必然,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阻止。

同時,位於秦國的悟道卻是一臉駭然,臉上充滿了驚疑之色。

自古修煉者視平民為螻蟻,聖人視眾生為螻蟻,此便是天道,而鴻鈞所傳就是天道,講究無情,無為。可此時老子卻巔峰了所有人的思想,他講自強、自立,對天地有情,對萬物有情。這在漫天仙佛看來絕對是大逆不道,因為他不僅挑釁了漫天神佛,還挑釁了漫天聖人以及背後那位天地的掌控者。

當然了,悟道驚疑的不是這個。悟道來自後世,後世中最出名的修煉就是什麼無情之道和有情之道的劃分,但這在悟道看來卻是天道與人道的劃分。天道公平,故而無情,隻看因果,不看過程,也就是所謂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人道有情,視情為生命,如親情、愛情、友情等,人都可為之付出自己的生命,而在人看來,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錯。

孔子言出法隨,茅草屋頂懸浮起一石匾,銀鉤鐵畫,正氣凜然,巍然曰:“春秋閣”

孔子滿意地點點頭,手握書簡,腳踏丹青而入。看著外麵濃濃的霧氣,毫無規章製度,聚散無依,喟然長歎,抖一抖書簡,飛出“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十二字。這十二個鬥大字符,微光閃閃,渺小如螢火蟲,然而氣象浩然、恢弘、博大,散發著讓人心生敬畏的氣息。圍繞【春秋閣】一圈,布下儒門“仁陣”,護衛殿堂,傳承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