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在畫麵內容為景物時,配音演員要充分的調動自己的想象與聯想,讓思想感情始終處於運動狀態,才能感受到文稿中的情與景,創造情景美的效果,進而增強藝術表達的感染力。
比如在講述“高原”的過程時,配合著雪景用背景中緊湊而低沉的呼嘯的風聲,配音演員的聲音要空靈蕭瑟。
而在講述“湖泊”時,跟隨著幽靜配樂與鳥鳴,又要用悠長緩慢的語速,塑造了一種靜甯沉穩的感覺,仿佛已經被幽深的森林陶醉。
說“海岸線”時海浪在礁石上,旁白必須簡潔而激昂,在音樂的烘托下潛藏著危險的預示,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並引發他們的聯想。
這三個景物都必須以三種不同的內心情緒來描述,以達到與畫麵配樂合一,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樣分開描述三個景物,其實已經很不簡單了。
可當三個景物畫麵在極短的時間內交換,對配音演員來說無疑就是難如登天了。
既要保持自己語調不起伏,節奏不失準,又要讓表現景物的變換,做到神韻百變而聲卻如一,這種境界是配音中最頂尖的技巧。
而業內公認能達到這種境界的,隻有被譽為“天韻之聲”的趙忠祥。
而現在他們又聽到了一個!
這怎麼可能?難道是他們被精美的畫麵與配樂帶入進去了,產生了聽覺上的催眠?
不對啊……顧小凡明顯嗓音的基本功並不完美,聲線不太穩啊……
就當眾人驚歎與自我懷疑中,在鏡頭轉換到另外森林中,顧小凡卻接著他配音的完美演出,
“香格裏拉,鬆樹和櫟樹自然雜交林中,卓瑪尋找著一種精靈般的食物——鬆茸。鬆茸保鮮期隻有短短的兩天,商人們以最快的速度對鬆茸的進行精致的加工,這樣一隻鬆茸24小時之後就會出現在東京的市場中。
鬆茸產地的淩晨3點,單珍卓瑪和媽媽坐著爸爸開的摩托車出發。穿過村莊,母女倆要步行走進30公裏之外的原始森林。雨讓各種野生菌瘋長,但每一個藏民都有識別鬆茸的慧眼……”
在場所有的配音演員,都不禁聽著心馳神往……
顧小凡不僅僅展現了他聲音與畫麵“入景”的能力,也做了旁白的那潤物細無聲的“交流感”。
他的語氣也親切自然,時而平和、時而低沉,讓聽眾感到很強的交流感,他的聲音溫柔地與畫麵共同譜寫的第一視角,使觀眾仿佛自己親手推開了曆史的閘門,在時空的隧道中觸摸到那段遠去的曆史……
而他旁白“停頓”時,又是一種畫麵的轉換和延伸,情感的過渡和回味,這恰當運用聲音留白,能產生言已盡情未止、聲已落味更濃的效果“言有盡而意無窮者,天下之至言也”
如果不是他們親眼看著這個聲音跟隨著顧小凡嘴唇起伏發出,他們絕對不相信這是一個20歲的年輕人能配出的旁白……
每個人都感到毛骨悚然的感覺……莫不是他被什麼神怪附了身,才能有這樣的登峰造極的功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