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代的大學生,圍成一圈笑談自己的夢想,那時的人可以很輕易說出:我熱愛我的國家,我渴望自由民主。隨意的語氣好像問“你吃了飯”沒有。
那時的燕京還有星星畫展、四月影會、北島的詩歌“卑賤是卑賤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在一代年輕人口中傳唱……
那時候的人們渴望自由,他們牢籠來自這個環境,隻有去了美國才能獲得他們想要的尊嚴。
孟曉駿不僅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也更是這個時代很多年輕人的縮影,自負,有著在自己看來牛逼又偉大的異國夢想,等到這一切被現實大海狠狠拍下,才知道過去的自己是多麼浮誇而天真……?
而隨著劇情的深入,成東青愛上了蘇梅,隨著時代的變化,賺錢成為了衡量一個成功的標準。
金錢成為了新的牢籠,有錢,才能獲得尊嚴。
劇情到了這個階段的時候,再沒有人看不懂了,因為現在每個人都背負著這個牢籠。
有錢才是尊嚴?這聽起來很可笑,但這就是現實,不管你怎麼說追求錢是庸俗的,中國光愛錢人被稱為“土”,有錢的人叫“土豪”,沒錢的叫“土鱉”。
可隻有有錢,你才能在這個社會裏活下去,有錢你才能養活自己,買房子,結婚,教育自己的孩子。
所有人都在拚命賺錢,我們甚至賺到了足夠自己用的錢依然在想賺更多的錢,並不是我們需要那麼多錢揮霍,而是我們想要更多的尊嚴。
對現場大部分人來說,電影裏講述的那段青春距離挺遠的,像是楚秋白,金廠長看來,這個青春太新潮了,對何鐵軍顧小凡來說,這個青春又太懷舊了。
那樣的裝扮,那樣的校園,那樣的圖書館,一切都是如此陌生,可每個人都能從裏麵看到自己,因為每個人都在爭取自己的尊嚴。
尊嚴可能是事業,可能是好看的妻子,可能是品學兼優的兒女……
別人認為我們做不到的,我們就偏要做到,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夢想,也不一定是我們能做到,但是隻要我們有勇氣去爭取,我們就能有尊嚴的活著。
當影片劇情在繼續著,大銀幕上,失業的成東青與王陽,正看這《英雄本色》裏的周閏發,明明是在吃著盒飯,寫給狄龍的信裏卻描述著另外一種生活,成東青的神態與《英雄本色》裏的周閏發一模一樣。
像是這種有寓意的鏡頭語言,一個接著一個人,毫不停頓著,每一個鏡頭都異常的真實而有靈魂。
座位上,很多上影的技術人員都在驚歎著一些技術的細節:
“哇……你看到沒有,剛才那個鏡頭,平行剪輯,平滑專場,真是講故事刀刀見血,又能消除場景情景轉換的突兀感。”
“這幾個音樂剪輯也是很精彩,顧小凡選的旋律與人物的表情節奏都很符合,這家夥還真是不得了。”
這些還是小細節,真正讓金廠長他們這些內行,感到無比震撼的是顧小凡的剪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