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最好的舞台(2 / 2)

很多歌手的唱片銷量都破白金,雙白金……歌神張學友《吻別》一張專輯甚至達到了單張500萬銷量,他一個人更是以1·2億唱片銷量,成為全世界唱片總銷量排名第23的歌手。

而在那個時候,歌手們的地位都無比崇高,他們就像是70年代的詩人一樣受人尊敬。

無數詞曲俱佳的音樂被傳唱著,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巨星。

可漸漸的,mp3出現了,卡帶,cd都被束之高閣,音樂變成了免費而廉價的事物。

音樂人們失業了,整個華語音樂產業開始下滑,那些具有才華的人,都離開了這個行業,或者休息或是退居幕後,除了周傑倫幾個人之外,華語歌壇已經人才凋零。

而在內地,則開始流行起了網絡歌曲,開始了選秀節目。

大家都發現,啊……原來當歌手很簡單嘛,唱歌並不難嘛?我也可以啊。

歌手漸漸變成了平庸而俗氣的職業,超級女聲的前三名,令那些曾經的巨星黯然失色,時代進入快餐音樂時代。

在這個時代,“偶像”帶來利益,遠遠比“歌手”更大,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歌手呢?

經曆過榮光的老歌手們,都黯然神傷退居二線,新人們苦苦掙紮,看著選秀歌手們,一舉成名,風光無限。

歌手們隻能開始當主持人,開始寫書,開始演影視劇……

沒有人再能自豪地站在閃光燈下,享受觀眾們的仰視,驕傲地宣布道;“我是歌手!”

再也沒有人願意,提供那麼多金錢堆砌華麗的設備,再也沒有人請那些頂級的樂隊,再也沒有人願意給歌手們一個施展全部情感,才華的舞台。

而今天,在鳳凰衛視這裏,7名歌手,看到這1200平米的演播廳燈光亮起,顧小凡從韓國邀請了燈光師營造了光影炫目的舞台。

在舞台後麵,是一張張熟悉而又久違的麵孔……beyond的禦用吉他手黃仲賢,崔健,老狼的打擊手劉效鬆,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小提琴首席靳海音,台灣殿堂級吉他手王建民……

所有這些,都是作為一個歌手夢寐已久的東西,顧小凡都毫不吝嗇地呈現在了他們每個人的麵前。

顧小凡在導播室,對著總機話筒,對著帶著耳麥的7名歌手,用不容置疑地聲音道:

“今天錄製,按照比賽規則,我不管你們是誰,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不ng,不打斷重錄,每位歌手一次機會。”

原本,曹格,林誌炫兩個老油條,原本還是抱著來唱一唱就結束的心態,認為他們這種演唱水平,錄一個節目沒什麼大不了,可此刻,卻突然緊張起來了!

他們聽到顧小凡宣布不重錄之後,趕緊在各自的房間裏,開始做著熱嗓子運動,曹格的汗甚至都下來了。

而李宗盛與李鍵,黃綺珊,韓磊則都是閉著眼睛在自己房間裏醞釀累積著能量,盡量去控製自己緊張的心態,他們沒料到顧小凡竟然創造出了這樣一個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