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倉促的剪輯(2 / 2)

而鳳凰衛視的綜藝部,卻完全沒有這樣的實力……

所以這一切工作都自然而然的都壓在了顧小凡的肩上。

而綜藝部的導播都驚訝的發現,這位小導演,腦子裏像是有一部精密的機器,計算著每個鏡頭裏發生著最精彩的鏡頭的機率。

他仿佛能夠從錯綜複雜的37個鏡頭裏,統合出一個主線,把他們捏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節目故事。

這令導播室裏的所有人都覺得震驚不已,要知道,要統合這些鏡頭裏的線索,需要兩個前提條件。

第一;必須非常了解7名歌手本人一切。

一般做選秀節目之前,編導們都會了解選秀選手的人生,但做一個明星的功課比****複雜多了,基本上每個編劇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去做一個歌手的編輯,包括收集他的人生曆程、圖片、影像、采訪(包括官方報道和副線報道)。這些歌手的經曆豐富到不可想象,有時候他們也會感歎,他們怎麼做了別人幾輩子的事情。“

用節目組一個年輕女剪輯師的話來說,“我這輩子最了解的男人,除了我爸就是我負責的那個歌手。”

有了這些資料和功課的鋪墊,要求編劇在節目之前對歌手的性格、情緒和語言表達梳理出來一個預判和把握。

第二;必須對場地的轉換有豐富的了解,與極強的判斷力。

電視機前的觀眾可能並不會注意到《我是歌手》節目中會有多少個場景,但是在所有剪輯師這裏,節目中的20多個場景卻是爛熟於心。

包括7位歌手7間休息室,舞台場景、觀眾場景、歌手演唱完畢聚集的觀察間、經紀人聚集的觀察間、歌手賽前賽後的訪問和通道……

每個場景裏隨時都會發生有故事,有對話。

在節目中,除了歌手的表演,那些緊張的準備過程、賽前賽後的單人采訪、歌手對新競爭對手的期待、對歌曲演唱順序的忐忑、乃至歌手間對於音樂的探討、經紀人們的排名競猜,都能夠在一期節目中,以一個吸引人而又不失趣味的節奏展現在觀眾麵前了。

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場景,在每一個場景中發生的故事,都需要用時間點和鏡頭記錄下來,在剪輯過程中,將每一時間點上的珠子穿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我是歌手》故事。

這種剪輯難度,簡直是令人窒息……

在《我是歌手》節目籌備之初,陳可兒曾經跟韓國、歐美、乃至北京上海的幾個不錯的剪輯團隊進行接洽,但是最終合作都沒有成行,

並不是因為節目組出不請錢,而是這些剪輯團隊了解了這個項目之後,都說最少要一個月才能剪出來一期節目,他們等不了。

可在這種情況下,令陳可兒與鳳凰衛視所有的剪輯師,震驚的是,這一切的困難,在顧小凡的麵前似乎都不值一提……他似乎在很輕而易舉的在三天之內,獨立完成了整個節目的製作剪輯……

我的媽啊……就區區三天的時間……他一個人就做完了。

雖然他剪輯是完成了,可大家對最終的節目效果卻沒有任何信心,眾人手心裏都捏著一把汗。

隻能的節目播出看看實際效果了……

而時間終於來到了10月12號……《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超級星光大道》三大音樂節目,在同一時間段同時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