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主教的號召(2 / 2)

可《入殮師》一出來,神職人員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原來入殮的過程可以這麼美,這麼藝術?這麼有儀式感,整個過程充滿了溫馨與神聖。:

這完全就是符合基督教裏人過世了去天堂的過程,這下子神父們沒有聖經裏找到,答案的東西,竟然在東方文化中。

在北美天主教本周會刊封麵,大主教羅伯特·費恩親自撰寫了標題:

“神職人員的儀式感,《入殮師》中的中國人對世界溫柔相待。”用一篇長文號召全國的神職人員都去觀看這部電影,這位大主教轉載了一名教徒的來信。

“這部影片中,性格懦弱,總是怯生生的小林,在走進死者的家中的時候,也是被人指責為‘賺死人錢的。’但當他的手溫柔的握著死者的雙手,撫摸過他們的臉頰,額頭,為他們擦拭身體,為老奶奶穿上絲襪,為兒子梳好頭發,為妻子點上口紅的時候,失去親人的人們,知道他們把自己最愛的人托付給了值得信任的人。

這不由讓我想起來我小時候過世的父親,我父親臥病十年,最後三年,他渾身插滿管子躺在那裏,被人們搬來搬去,翻來翻去,我雖然是個神父,但是我對此無能為力。

那是才13歲的我一直很希望,人們可以對待他溫柔一點,但你知道你無能為力,你不是醫生不是護士,也不是神職人員,上帝讓我們不能挑他人的不是,可這個世界上,粗暴是大多數普通人對待他人的方式,我們被粗暴的對待,然後又粗暴的對待別人,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循環,大多數人內心已經麻木,渾然無覺。所以,在一個連活人都不能被溫柔對待的世界裏,就更別說對死者的尊重了。?

而影片中的小林雖然不是神父,但是他卻像一個孩子一樣善良,溫柔的可以平等對待每一個死者,不管他們是怎樣的死法。

內心裏還有這樣溫柔的人,在這個冷酷的世界裏,是多麼難得的珍寶啊。

看電影的時候,我一邊流淚一邊想,如果是我的父親,要是也能讓小林來幫助,溫柔的握著他的手,走完最後的路,那該有多好。《入殮師》的海報上,有一句話寫到——the·gift·ofthe·last·memories。

而我關於我父親的最後的記憶,是充斥了那許多粗暴貪婪的嘴臉的記憶,太不美好了,所以很少回憶。能遇到小林這樣的人,是多麼的幸運啊。它照亮了生者的回憶,的確是上帝的禮物。

作為美國人,我活在一個人人互相粗暴相待的世界中,耶穌基地都沒辦法洗刷這片土地的罪惡。

雖然我終會歸於上帝的懷抱,可是在我不曾被溫柔對待過的此生裏,仍然有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長在我愛的人的身體裏。我深愛過的人,我是多麼希望你們能夠被這個世界溫柔的對待,哪怕是在你們離去的時候,能夠有一雙手,溫柔相握……

我希望,全美國所有的神職人員都能像是《入殮師》的裏小林一樣,溫柔對待每一名過世的人們,而不是像是我父親一樣在最後沒有尊嚴的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