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之作。
很多認真觀看了這部電影的人,都給出了這樣一個評價,分量十足卻不是注水,一百二十分鍾的長度看得大家很過癮。全程沒有尿-點,能讓大家安安心心坐下來將這部影片看到完,完完整整的講述了一個故事,在劇情方麵沒有拿出來曬一曬的經典卻也沒有被人吐糟的缺憾,整部影片最考驗演技的當屬小晴犧牲的那一段,楊以辰的獨角戲,沒有浮誇的偶像劇表演技法,沒有群體激發的那種爆發,默默的對著鏡頭,兩分鍾的戲份,一段特寫外加一段肢體語言,賺取了很多人的眼淚,不能說小晴的犧牲讓大家流淚,隻能說楊以辰這一段的表演太精彩了。
呆楞的看著前方小晴的屍體,不是淚水流淌出來,而是由中景推進的特寫,沒有突然間爆發的怒吼和情緒爆炸,卻能在鏡頭中很真切的看到楊以辰飾演的小天情緒變化,脖頸和臉頰慢慢漲紅,青筋從無到有的浮現,眼中的血絲不是靠特效做出來的,而是在當下他的情緒就是那麼爆發出來的,是最最真實的情緒爆發,拍攝的時候所有人都在旁邊默默不作聲的觀看,這樣的設計至多兩次就必須成功,否則對演員的要求就太高了。
一遍成,這就是楊以辰交出的答卷。
這一段沒有具體的劇本,有的是楊以辰自己設計的橋段,難度很大超乎大家的想象,楊以辰就在這樣的狀態下,緩步走到了小晴屍體旁,輕輕將她扶起抱入懷中,嗬護到生怕自己的動作大了將‘睡著’的她驚醒,默默的到淚水充盈眼眶,仰麵朝天試圖阻攔淚水的滴落,張大嘴嘶吼,卻發現沒有任何的聲音,有的隻是發自嗓子眼內的嘶聲,現場有專業的演員知道那根本不是能夠刻意表演出來的狀態,是實實在在悲到極致聲音的沙啞。
畫麵再往下,楊以辰還可以演繹,他深知過猶不及的道理,這一幕到此為止,影片中直接切換到下一個鏡頭,他獨自一人坐在了烈士墳墓旁,畫麵中的他給他一種心疼的憔悴,胡子拉碴,眼窩深陷,嘴唇幹裂,雙眼無神,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心死如灰的感覺,三天沒睡覺將自己外型弄出的貼合實際狀態,靠在墓碑上,點燃一支煙,每一口都咬裹得很用力,近距離特寫能看到煙嘴與嘴唇接觸後,粘下來嘴唇上的附著物,隨即鏡頭抬起,給了雙眼一個超近距離的特寫。
讀出他的眼神——哀莫大於心死,十幾年的情感,從兩小無猜的幼時玩伴到相伴成長的青蔥歲月,還沒有好好享受一下戀愛的感覺,還沒有真正體會一下愛情的滋味,生死兩隔,小天的狀態就是如此,電影中,楊以辰真的就在那裏坐了一整天,任由露水打濕自己的衣襟,他希望是最真實的拍攝效果,到了傍晚鏡頭再對準他拍攝,這期間煙可以做一些假弄些煙頭,酒楊以辰喝了不少,真正醉酒的狀態遠遠要比模仿出來的更為真實。
真正的實力派演員和好的導演專業的電影人,能從短短的畫麵中看到來自於楊以辰對於演員這個行業的認真,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解讀著新生代演員的絕頂演技。
就這一小段,楊以辰給這部戲畫龍點睛,讓這一部戲不再是空洞的好萊塢大片模式,而是在家國情懷中融入了一些醉人的情感,沒有山盟海誓,也沒有你儂我儂,整部戲前半段甚至小天和小晴隻有一場同在特戰旅精英部隊重逢時的牽手戲,然而在小晴犧牲後,楊以辰的表現讓大家看出了另一種不同的情感。
走上不歸路,踏上獨行道,茫茫人海十年,滄海桑田一粟,畫麵一轉,再出現在鏡頭中的小天,已然是一個心如鋼鐵的超級戰士,他遊走在祖國的邊境線,對境外貼近我領土區域的所有罪-惡、敵對全部鏟除,還給我華夏邊境線一個安寧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