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登陸小島國不同,到華夏,那就是英雄般的待遇,盡管沒有選擇在燕京機場,而是選擇了小型客機的商務機場,還是有數千名的粉絲,有序的在外麵等候,華夏近乎所有叫得上名字的媒體,悉數到場,世界各國媒體也知道這是楊以辰的主場,肯定會有大規模的采訪,也都跟過來湊熱鬧。
還沒降落,機場方麵就有新聞流出,標題為“看看楊以辰的號召力”。
到場媒體數量,突破了三百家,這不似大型體育賽事,像是奧運會或是世界杯那樣,歸根結底,這隻是一部電影,哪怕它承載了再多,它也隻是一部電影,大家更願意看到的是楊以辰一個人擁有這樣的號召力,讓整個新聞擁有更大的噱頭,為此,馬丁斯科塞斯、保羅範霍文等人直接淪為了炮灰,這也讓楊以辰非常不好意思,一直跟幾位致歉,大家都是老朋友了,他可不想因為一條新聞而讓彼此之間出現隔閡。
“我們也都混這麼多年了,能理解,有你頂在前麵也挺好,我們正好休息休息。”
說是這麼說,楊以辰還是很堅持的將想要去休息不接受采訪的諸位導演,拉到了媒體麵前,並在接下來長達半個多小時的采訪中,讓自己成為了配角,突出了這些導演,讓他們多回答問題,小鋼炮老謀子吳宇森李安周星池這又都是自家的導演,媒體也樂得聽到大家都多說一點,哪怕不多說,一個人回答兩個問題,那也是十多個呢,換到楊先生身上,他可能回答兩三個就離開了。
半個多小時的采訪,讓媒體們勉強算是覺得過癮了,楊以辰也沒有安排整個劇組搞特殊化,到華夏依舊是就近居住,就近查看資料進行討論,幾位華夏導演都是過家門而不入,到也不是他們廢寢忘食工作到這種地步,是他們都很清楚,一旦離開這個劇組,那就會有無數的人找到自己,不管自己能夠起到多大作用都會希望自己在劇組之中做一些事情,既然楊以辰選擇了站在台前去扛所有雷去頂住所有壓力,他們也樂得將更多精力投入工作中,也很清楚靠自己是肯定頂不住外界的壓力。
壓力有多大?
不止是高層,還有一些所謂的愛國人士,他們迫切的希望楊以辰要在這部影片內給予華夏高大上的形象,民眾也受到了他們的影響,網絡上有很多呼籲辰仔為國爭光的帖子,在這樣一個主題麵前,沒有人敢去質疑他們,否則豈不是成了不愛國,所以這股力量越滾越大,網絡上的聲音也逐漸透到了現實之中,甚至有人希望這一次有相應的大領導到賓館去看望劇組。
明著是看望慰問,實際上不還是提供壓力嗎?這要是放在外媒的眼中,是不是華夏有意要幹涉電影的拍攝,楊以辰是否接受了祖國的召喚將會在這部電影中努力正麵突出祖國形象,一碗水不去端平?
都能想到這麼做的弊端,還是有很多人在呼籲,一個大難題就扔在了雙方麵前,楊以辰這時候又主動站了出來,直接對外宣布,在小島國資料收集的工作受到了噪音的影響,為了在華夏不受到這樣的影響,閉門不見客,三天時間就要完成資料收集離開,為了工作能夠以最佳狀態進行,任何人,劇組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