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中)杯酒(2 / 3)

“可惡”朱元璋揮手把龍案上的茶杯等統統扔到了地上,自大明立國以來,倭寇不斷騷擾東南沿海。數次派使節去交涉,日本人都沉醉在當年曾大敗蒙古水師戰績中,根本不放在眼裏。想派水師討伐,但是擔心重蹈蒙古水師覆轍,猶豫不決。高麗更甚,居然以受蒙古人之托為理由,賴著遼東數萬裏領土,為了不四麵樹敵,他也一直隱忍。今天曹振提起日本、高麗,正戳在其心中的痛處,當即火冒三丈。周圍侍奉的太監趕緊跑過來,一邊收拾破碎的瓷器,一邊示意眾人不要再說。

沉默半晌,朱元璋方開口說道,“武將軍,朕今天就封你為平遼侯,輔佐燕王處理北方防務,你胸中有才,可否給朕出個主意,如何奪回遼東,掃蕩倭寇”。

“父皇,兒臣倒又一計,可以平遼”。出關去打仗,正是朱棣求之不得的事,前幾天朱元璋問武安國遼東形勢,朱棣就推斷出父親想對遼東用兵,所以回去仔細思考了很久。這下把住機會,等武安國剛謝完恩,就趕緊請命。

“哦,王兒有何妙計”

“不敢,妙計算不上,兒臣想,遼東地廣人稀,不宜派大軍長時間作戰,否則光糧草一項,我軍就消耗不起”。朱棣在懷柔聽武安國評論對蒙古用兵之策,這回如竹筒倒豆子般全部賣了出來。“不如派幾萬精兵,裝備火銃、火炮,火器看似昂貴,但兵少則補給容易,並且火yao等物是一年四季都能造的,不必象糧食一樣,要等到豐年才能有盈餘。高麗人不敢觸我軍鋒纓,必然和蒙古人一樣,與我軍打遊擊。我軍則以良馬逐之,反正仗不是打在我中原境內,與我中原無損。同時我軍遣水師重炮封住這,朱棣一指鴨綠江,斷了高麗人的糧道,我倒要看看,我大明軍隊,到底收拾不收拾了這無糧無援的高麗人”。

“我兒妙計”朱元璋心中甚感安慰,神色也緩和了很多,這孩子真學了很多東西,沒有比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讓父母高興。他摸著自己的胡子,順著地圖邊看邊思索。“不過真的依你所說,建立幾萬火銃兵,恐怕國庫難以支撐”。蒙古人退出中原時,把整個國庫搬到了塞外,所以明朝的日子過得一直緊巴巴。朱棣先前向他介紹過懷柔的“白銀鄉勇”,他算了算,建立一支十萬人的軍隊,至少要一年的全國稅收,所以隻打算徐徐圖之。

“萬歲不必為銀兩操心,臣有辦法”。提到銀兩,郭璞心中靈光一現。趕緊啟奏。“這兩年,武將軍教臣通商賈,開礦山,臣漸漸明白如何使地方富足。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 而山澤不辟矣。’臣以為,若要富其民,必須農、工、商、虞並舉。我中原自漢以來,重農而輕其他三民。殊不知,農夫一年所獲之糧,不若工一月所做貨物之值。一味重農,表麵上民間不愁糧食,國家安穩,實際上國庫匱乏,一旦有水旱天災,朝廷無力救民,必生禍患。臣以為,欲富國強兵,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四民平等。天下穰穰,皆為利往,四民平等,則工、商、虞必多有人為之,萬歲可讓地方定工、商、虞之稅,不可濫收,如是,則工、商、虞者多,則稅收多,則國庫足。何愁沒有銀兩打造虎狼之師,何愁天下不定。”

“有道理,曹將軍,你看如何?”朱元璋微微點頭,見旁邊曹振躍躍欲試的要補充,轉頭問道。

“啟奏萬歲,臣以為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無工不強,無農商工則無驅虎吞狼之勝師,無勝師則國運不長,江山不固,須知儒家教化能夠安撫百姓,但打江山守江山支柱來自軍隊,王道還要霸道輔”曹振與武安國、郭璞、李善平閑暇時討論得最多就是這些,當即把一些大家公認的道理一一講出。“如水車、風車等物得到推廣,收獲同樣的糧食自然不必原來那麼多農夫。萬歲可不必擔心百姓缺糧。況且,天下這麼大,不是我大明一國。我大明隻要有銀子,可以向周圍任何一國買糧以備不測。在懷柔,一個水晶琉璃盞換米一石有餘。我大明如今有無數別國沒有之物,隻要商賈往來,何愁沒有銀子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