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上)中華(2 / 3)

“好張利嘴,好說辭,你說,你在來京城之前為什麼要散盡家財,難道朕封你為官,是要了你的命嗎?不是你怕朕負你,又是怎地”!朱元璋見武安國把幹係推了個幹幹淨淨,怒喝道。

這個問題正問到武安國要害之處,如果說把名下各個產業低價賣出是為了更好的盡忠報國,誰都不信。當時在懷柔就有人認為武安國是落水之後,發熱燒暈了頭。武安國本也說不出這麼媚的話來,隻好低頭不語。

朱元璋見他不說話,更怒,斥責道:“你覺得朕太不講情誼,對大臣太涼薄是不是!你怕朕有朝一日也對你不利,先讓那些和你相關的產業避禍是不是。就憑這個心思,朕就可以治你欺君之罪。如果朕想除你,兩年前即可除你,何必容你到現在。在你心中,朕真的是那種不講道理的昏君嗎?”朱元璋越說聲音越大,聲音夾雜著憤懣與無奈。“你光看到那些獲罪的大臣一家之哭,聽到過在他們治下的百姓無數哭聲嗎?想他們當年和朕一樣,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百姓,不是蒙古人逼人太甚,他們會拎了腦袋,陪朕造反嗎?如今學了幾句子曰詩雲,就和當年的蒙古人一樣欺壓百姓,奪人田產,淫人妻女,縱子行凶,任爪牙為惡,連蒙古人都不如,朕不除了他們,早晚他們也會被揭竿而起的百姓殺死,害得朝廷也受他們的拖累。”

這幾句話句句屬實,明初的很多大臣們的確得了天下忘了本,幹了很多為人不齒的事。大臣們的子孫除了徐達、李善長的後人等家教比較嚴之外,大多數仗著父輩的功績四處招搖搜刮,給武安國的感覺和當年在北京的*差不多。倒是這個朱元璋,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也好,時時不忘自己出身微寒,施政很少禍害百姓。幾個兒子都先後派到老家體驗民間疾苦。當年有好事者曾幫忙修朱氏家譜,把朱元璋和宋朝的大儒朱熹扯在了一起,朱元璋知道後,批示說,自己本來就是一個農夫,父親貧病而死,連墓地都是別人施舍的。自己要飯,當和尚,做小販這些事情沒有必要掩飾。朱氏一族,不是什麼名門,家譜就從自己修起。正因為吃過當百姓的苦,所以朱元璋才深知官逼民反這個道理,對官吏要求極其嚴格。貪官的下場往往是剝皮實草。武安國作為一個現代人,對於一人有罪,牽連親屬朋友和嚴酷的刑罰理解不了,但對於貪官汙吏,也恨得咬牙切齒,在北京的日子,他曾親眼見過沿街賣報紙為生的下崗職工,也親眼見過明火執仗瓜分企業財產的官僚。所以聽朱元璋如此一說,倒多了幾分對這個皇帝的敬意,作為比自己少進化了六百多年的前輩,能有這番憂民之心,也實數不易,自然不能要求他和現代人一樣有平等思想。想到這裏,心裏約略有些愧疚。

朱元璋又訓斥了一番,發泄夠了,心裏多少痛快了些。近年來,天下漸漸安定,但百官卻越來越膽大妄為。在朝堂上也是分為幾派,遇上事情不考慮如何解決而是惘顧事實的互相攻擊。這裏麵有他故意縱容的成分,因為這樣才好控製局麵。但作為皇帝,再也沒有當年大業未成之前支使千萬人如心使臂的感覺。他可以隨意處置官吏,官員們隻會求饒,沒有人敢頂撞他。越是這樣,他越孤獨,越想找人把自己這樣做的理由說個清楚。今天終於和武安國這個外國歸來的人叫嚷了一番,雖然有shi身分,但心中的悒鬱也散去了不少。見武安國不作聲,臉上出現不好意思的神色,以為他認錯了,聲音也慢慢降了下來。

“你們都覺得伴君如伴虎,卻不知道朕的苦心。隻要你一心為國,無不臣之心,不作禍害百姓之事,朕還能捏造罪名給你嗎?”

“當然不會,臣把產業分散,也不全是怕引起朝廷的不快,導致玉石俱焚。臣當官之後,肯定再沒有精力管這些產業,做生意總是有賠錢的時候,沒有時間去照料卻要逞強,一不小心,把產業弄跨了,反而不美。不如給它們找個好主顧”。武安國慢慢解釋道。

“就算你有些道理吧,你給百姓賺錢,朕看沒什麼不好。但以輕慢朝廷之事,你也否認不了,不全是,就是有大半原因都是。你是個聰明人,做生意的本事比朕年輕時好多了。朕當年往來販貨,也沒你這番本事幾年內成為地方首富的本事。可有時候你也太聰明了,你覺得徐達辭官,君臣之間就沒猜忌了,大家都皆大歡喜了,你也太小看朕了。朕沒讀過書,也知道當年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搞得大宋空有百萬軍隊,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逢戰必敗,連個小小的西夏都打得大宋沒有還手之力的故事。你這樣,不是想讓我大明重蹈大宋覆轍嗎?”

“托萬歲的福,陛下年青時,不是做生意的本事不好,而是蒙古人為政太惡。臣做生意做得好,是借了萬歲的仁政”。武安國見朱元璋火氣漸小,趕緊輕輕的拍了他一下馬屁。眼見讓徐達交出兵權這件事,朱元璋非要推到自己頭上。推脫是推脫不掉了,不如說出番道理,讓朱元璋打消疑慮,把災難降低到最小。想到這,輕聲建議道:“陛下,大宋杯酒釋兵權,看似迂腐,實際上是鑒於唐朝藩鎮割據之禍,不得已而為之。蒙古人兵權集中在武將手裏,才會出現各部混戰的情況,導致天下大亂。杯酒釋兵權不是沒有好處,隻是沒有采取措施預防其反麵影響。”

“哦,你仔細說來”武安國的說法讓朱元璋深感好奇。

“陛下,趙宋杯酒釋兵權之後,軍隊將士不協調,導致軍隊大而無力。這就好像一個人患了癱瘓之症,心有思而臂不知,臂有力而心不知如何去使。所以才會逢戰必敗。而趙宋雖然懦弱,但終其一朝,百姓卻不再受軍閥混戰之苦,不得不說是借了這個國策之福。”武安國知道今天要不讓朱元璋打消了疑慮之心,很難脫得了身。所以把自己平時一些考慮一點點擺出來,這些在二十一世紀很常見的軍隊國家化的道理,在朱元璋耳朵裏,是那樣的新穎。“軍隊,本來就應該是國家的軍隊,不屬於武將個人。隻有皇帝以國家的名義才能授權武將調動,古代的虎符,就是這個授權的作用。但國家化的軍隊,必然要精確的管理,其裝備,訓練,給養,都要有專門的部門仔細規劃計算,這應該是兵部的職責。平時,軍隊應該是指揮與訓練分開,教官負責訓練,軍官負責指揮。低級軍官具體負責作戰,高級軍官即將帥,並不固定在某個軍中,而是隨時調換指揮的軍隊,熟悉各軍隊的性能,並防止其任用私人。普通兵士要作為一種職業,軍餉要可以養家糊口。以前,軍隊都是使用長槍大刀,所以不需太多訓練的農人即可作戰。現在,軍隊使用火器,訓練得越仔細,其戰力越高。並且使用火器的軍隊,實在是國家之福,對外做戰時,兵少可節省糧草,力強可縮短戰爭延續時間,並且火器軍隊需要穩定的後方支持。一旦有將士作亂危害國家,國家隻要停止供其彈藥,火銃沒了子藥,還不如燒火棍好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