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英雄 (七 卷終)(1 / 3)

英雄 (七)

建文皇朝就像一件外表華美無比的瓷器,被曹振與武安國率領大軍輕輕一擊,登時碎裂滿地。

老將耿柄文在京城受到威脅之際率部星夜回援,半路被林風火截殺,部隊失散大半。當得到京城被破,建文失蹤的消息後,不得不帶領殘部向燕王朱棣投降。

幾個冒險逃出京城的士大夫妄圖組織人馬勤王,沒等他們打出旗號,朝廷直轄各省已經抓緊最後時機宣布自治,這些士大夫被各省都督當作禮物,又送回了京城。

短短數日內,建文皇朝就像風暴中的一縷煙塵,轉瞬不見蹤跡。連一點回憶都未能在民間留下。

這一場變化來得太快,快得簡直讓人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雖然從武安國與燕王朱棣會麵之日起,大部分有識之士就料定了建文王朝即將覆滅,但是,誰也沒有料到建文王朝會覆滅得這樣快。有人震驚,有人讚歎,卻很少有人為這個王朝的覆滅而感到惋惜。

這樣以一人為君,天下之人皆為奴隸的王朝早就該結束了。自從蒙古人被驅逐的那一刻起就應該結束。趕走蒙古主子,換一個漢族主子騎在頭上,並不是當年那夥手持柴刀木棒,唱著燒餅歌走上戰場的熱血男兒的夢想。況且玄武湖上那場驚變,已經徹底埋葬了封建王朝存在的合理性。

曆史輕輕的翻向了下一頁,帶著熱血寫就的文字。

武安國穿著一身絲綢做的衣服,舒舒服服地躺在藤椅裏。手裏擎著一根釣魚竿,魚線的另一端,漂子在玄武湖的秋波間上下浮動。

呼啦,遠處有不知名的水鳥掠過湖麵,小爪在湖上輕輕一點,攪起微微漣漪。一圈圈的漣漪散開去,驚醒魚群的睡夢。於是,一道道水線沿著湖麵四散畫開,明明暗暗,攪碎滿湖天光雲影。

湖心的小島上,一群建築工人正在忙碌著,從一塊石碑的周圍將垃圾清理幹淨。依照國會的決定,新朝廷在當年慶功樓的遺址建起這座紀念碑,紀念這些年來在內戰和對外戰爭中犧牲的英雄。

李陵、李善平、王飛雨、常茂、高德勇,一張張生機勃勃的麵孔在武安國眼前浮現。他們都不是完人,但他們的名字,都應該寫在紀念碑上,讓人永遠銘記。

在自己曾經的記憶裏,為國家不被異族奴役而戰的嶽飛,最後卻被無恥文人取消了民族英雄的稱號。而另一個與嶽飛齊名的大英雄文天祥,也成了逆曆史潮流而動的分裂分子。武安國不知道,李陵,王飛雨等人,在數百年後,會不會遭受同樣的命運。、

“武公好悠閑”,一聲招呼從背後傳來,打斷武安國的思緒。回過頭,眼前出現了一張疲憊的笑臉。

“白兄,你怎麼來了,今天國事會沒吵架麼”,武安國笑了笑,慢慢地收起魚線。今天看樣子又要一無所獲了,他釣魚的水平實在太差,通常喂了半桶魚餌下去,都沒有一條小魚上鉤。用劉淩的話說,這純粹是給魚喂食,幾個月來,滿湖的魚都快認識武安國這個飼魚人了。

“沒有,哪能天天吵,大家都是讀書人麼”!白正訕訕的笑了笑,顯然有些心虛。國事會自從成立那天起,吵架聲就從來沒間斷過,好在規則上寫明了,如果有人打架或者惡意起哄,則要被取消本輪議題的最終投票資格。在規則的製約下,眾代表們才勉強收斂,不至於在會場中打起來。

看到白正尷尬的樣子,武安國笑著搖搖頭,將手中的魚杆遞給了白老夫子。文人們關於治國理念的爭執,激烈程度不亞於武士對決,不吵架,才怪。如果給每人發一把火銃,他們能衝著爭論對手的腦門開火。不能說服對方,就將對方的肉體消滅,這是自孔子誅少正卯時留下的習慣,想改變這個習慣,需要經曆的磨難還很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武安國放走了朱允文和方孝儒,在民間引發的爭議就很大,按照各省爵士會的意見,像建文皇帝和方孝儒,黃子澄這種陰謀家,戰敗後就該被押到大理司,按照大明律法進行審判。盡管,新的大明律還沒建立起來,大夥約定的憲法,到目前為止,還沒看到影子。

“啪、啪、啪……”,湖麵另一側傳來清脆的鞭炮聲,正準備咬鉤的魚兒吃了一驚,尾巴打開一波水花,逃了。白正笑了笑,轉動搖柄,慢慢收回魚線。 受到戰火洗禮的京城正以最快速度恢複生機,每天都會響起店鋪重新開張的鞭炮聲。與其釣魚浪費時間,倒不如去看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走,感受一下生命的味道。

幾艘畫舫從湖上駛過,紅巾翠袖,花枝招展的商女手撫琵琶,將一陣陣悠揚的音樂送過湖麵。大腹便便的商家,附庸風雅的文人,擠在甲板上,盡情享受這劫後的安寧。人們忙碌著,喧鬧著,好像幾個月前那場戰爭根本沒發生過。

“武兄,你真的放心他們這樣鬧下去麼”?白正一邊整理魚杆,一邊低聲詢問。國事會的狀況目前很混亂,馬上就要麵臨最重要一個議題的表決,而無論是省意代表,還是民意代表,根本答不成個一致意見。任何一個議題,都會引發爭議。而爭議一旦產生,沒有幾天幾夜,不會出現結果。即使到了表決時間,收上來的讚成票也很難超過半數,害得臨時主持國事會工作的徐增壽不得不將議題發回去重議,每天回到家,白頭發都要多出一大縷。

“鬧唄,隻要不動刀子,他們終歸有互相妥協的那一刻”,武安國仿佛早就預料到這個結果。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的某個島上的議員們還在議會中互相扔鞋子,眼前這個國會和後世還差六百年,不產生同樣的笑話才怪。

這個國會是立憲派和保皇黨妥協的產物。朱棣、武安國、郭璞、曹振、李琪、****祖以及各路諸侯都在協議上簽了字。驅逐建文後,大家同意在由各省代表組成一個國事會,共同商定國家大事,包括立憲,政府結構和是否保留皇位問題。這個協議發布後,曾在民間激起軒然大波,好在剛剛打完內戰,人心思安。加上武安國、曹振、藍玉和朱棣手中掌握了決定性的武裝力量,才避免了內戰的再一次爆發。

按****焓的提議,國事會由國家議院和民眾議院兩級組成,簡稱國會。代表的產出辦法同樣是利益妥協的產物。國家議院成員,則由各省推舉,為了照顧各省利益,無論各省人口多少,都可以推舉三名省意代表進入國家議院。至於這三人如何產生,則由各省自己做主,朝廷不加幹涉。

而民眾議院成員,則照顧了那些人口較多的省份。除了省意代表之外,各省還可以根據內戰之前上報的人口總數,按每二十萬人一個名額的辦法,產生民意代表,與國家議院的省意代表共同進京參與國事。民意代表必須通過各省爵士會的認可,各省諸侯不得幹涉。

憑空而生的國會沒給武安國帶來更高的聲望,反而給他帶來了無盡的煩惱。無論走到哪裏,他都能聽到指責之聲。擁護燕王做皇帝的人不滿意,反對燕王做皇帝的人也不滿意,稱讚武安國英明的與漫罵他奸詐的人一樣多,還有更多的人覺得他在胡鬧。

這一切都因為,在國會成立的刹那,各派力量達成了一個協議,就是大明朝是否保留皇位,皇帝到底有多大權力,要在舊的一年年底,由國事會投票表決。在此之前,大明朝有朝廷,卻沒有皇帝。政務由幾個大臣,郭璞、李琪、徐增壽等人主持,各部門正常運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