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殺到十點多鍾,李大成在王五的拉扯之下終是止住了殺戮的腳步,抽冷子捅刀子,也有失誤的時候,李大成身上也有數處傷痕,但大多不重,最重的一處,也就是被刺刀穿了上臂,剩下的都是些不致命的刀口而已。
讓梁振蒲給他敷了傷藥之後,李大成也沒閑著,光著渾身是血的膀子,在軍陣之中快速遊走,一邊觀看戰局,一邊教授振威軍士卒,用刺刀殺人的法子。
坡頂早已經被清理幹淨了,剩下的頑固分子大多在半坡的位置上血鬥,站在坡頂看了幾眼,正午時分這仗也就算打完了,洋鬼子全軍覆沒應該是定局了。
“告訴下麵的人,趕緊殺,殺完了咱們好吃飯,老子累了、也餓了!”
即便洋鬼子肉搏的本事厲害,但振威軍人多呐!一個打不過,就三五個一起上,三五個還是不成,十幾個一起也能建功,功夫發源地的白刃戰竟然不成,這也堅定了李大成重用王五等人的心意,戰略技術雖說難學,但拳腳兵刃這樣的苦功夫,大清還是執世界牛耳的,雖說高手不多,但功夫也是一個係統完整的體係,發揚下去,一對一不是夢,一對多也可以想見。
坐在坡頂的屍堆上,用各國的國旗搭了個涼棚,李大成掃視著戰場,憧憬著將來,白刃戰不成,殺人技術是其次關鍵是人心,大清的人慫所以白刃戰才會吃虧,就小鬼子那樣的三寸丁,李大成一個能打八個,出自義和團的振威軍為什麼不成?那是慫的,這裏麵的原因,一個是百姓原因,一個是大清朝廷的原因,百姓思安,朝廷重文輕武,這才是根子。
和平穩妥固然是好的,可現在的時代不同啊!沒有點血性,沒有點尚武精神,這國家還真是不成,李大成能傳播的東西不多,但這暴虐二字,他卻是可以做到的,五年之內將大清變成一個暴虐之國,這一點想要做到很簡單,組織些土匪沒事兒就去騷擾老百姓,幾年的時間,人人習武不是什麼難事兒。
“二爺,標下見不少的洋鬼子想要投降,咱們是不是……”
有了李大成的瘋狂,振威軍的士卒也變得狂暴了,無論反抗與否,一個個洋鬼子被殺死,甚至那些放棄抵抗的也被一個個弄死,看著戰場上的慘象,聶士成又蹦到了李大成的麵前。
“放了他們還是收了他們?你聶士成去問問滿山坡的屍體他們樂意嗎?
若他們樂意,老子也可以給他們一條生路。”
從一個老毛子的背包裏翻出一根紅腸,李大成一邊吃著一邊回答了聶士成的問題,貌似大清也沒簽日內瓦公約,在大清境內列強各國也不遵守他們簽署的日內瓦公約,既然大家夥都不遵守,這公約也就沒用了,再說了大清這麼多的人口也需要地方安置不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屠殺還是需要的。
暴虐就要從殺人開始,無論是軍人、戰俘還是平民百姓,都要為此付出代價的,洋鬼子報複大清,大清再報複洋鬼子,這麼殺來殺去、報複來報複去才有鐵血軍人的生存空間不是?
“二爺,洋鬼子會報複咱們的!”
這一點也是聶士成甚為擔憂的問題,甲午一戰,小日本也遣返過大清戰俘,這位將洋鬼子一幹人等全數殺絕,以後這報複怕是少不了的,大清國弱兵弱,這樣的報複,大清承受不住。
“報複就報複唄!大清上下四萬萬人,還怕這個?他們殺咱們咱們殺他們,上了岸誰殺誰兩說著!
咱們不行,引頸就戮就好,洋鬼子報複不報複,與老子有什麼關係,老子最喜歡殺人了!
老子有血性,會打槍、會殺人,老子不怕這個,至於百姓與軍隊,不想被殺就好好練練膽氣與拳腳吧!”
這也是津門一戰的目的之一,引動列強的報複性戰爭,不想死就站出來反抗,不反抗死了也是活該,保命的東西,李大成會慢慢傳播,至於人心變不變就與他沒多大關係了,親人被殺被辱那是你的血性不夠,鼓起血性多殺幾個洋鬼子,親人也就不會遭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