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中醫崛起(下)(1 / 3)

“請去職禦醫,各地名醫之事,還得辛苦中堂大人。”

選址、定名簡單,哪裏都可以,什麼字號也成,真正難得是請人,桂順沒這個本事,他李大成做個屠夫夠資格,請人,隻怕會把人嚇跑的。

“去職禦醫、各地名醫,教習直魯學童未免有些小家子氣了,哪處州府沒有遺孤,小老弟,多選一些吧!”

李二神將是個能成事的,南邊藥材大賣之餘,不忘建造醫府,對此李鴻章也是佩服的,但佩服歸佩服,該下套的時候,他也不會留手,近些年大清災荒連連,賣兒賣女的事兒,在大清各地尋常可見,若財大勢雄的李二神將,能多擔待一些,也算是一樁惠政。

“人太多,養不起!”

“養不起?小老弟,一劑活血解毒湯不過五錢重,卻要三兩多銀子,大清藥市一年的大苦大寒藥材,何止百萬斤?

祛瘟堂所售藥材,至今不過十萬斤之數,若是全部賣完,金山銀海呐!

你手裏的銀子,隻怕早已富可敵國了,幾萬學童與十幾萬學童,對你而言又有何區別?”

“老李,你可不能昧著良心說話,此前藥材換軍械,老子要過朝廷一分錢嗎?”

“小老弟,你也不能昧著良心做事兒呐!此前藥材大賣,朝廷可收過你一分銀子的厘金?”

“你口中的十幾萬,等做的時候,怕就變幾十萬了,幾十萬學童,誰他媽養得起?

即便養得起,山東地少人多,糧食本就不足,多幾十萬人,就是多幾十萬張嘴,就是有銀子糧食何來?”

“小老弟,此次和談,借款要用的第一處所在就是運河,此事太後已然點頭,漕運一開,山東經略五七省的糧食,這事兒不是你謀劃的?

你問我糧從何來,是在說笑嗎?”

“聚眾幾十萬,朝廷難免忌憚!”

“這又是說笑了,幾十萬學童而已,哪個會忌憚?在孔孟之鄉開醫府,又有哪個敢反對?”

“這麼大的學府,總不能以商家的名義開吧?”

“哪個說過用商家的名義開?

罷了!既然貝勒爺有此心,那老李就給你解決一個麻煩,祛瘟堂售藥所得,大部用於建造齊魯醫府,此事由老夫牽頭,眾臣佐之,太後那邊也不會多說什麼了。”

一番問答之後,李大成算是被老李給套牢了,當然他心甘情願也是個前提,未來的幾十萬學童,想想都令人興奮,至於李鴻章口中的麻煩,在李大成看來卻沒什麼。

諸洋鬼子可不傻,藥材獲益也就在這段時間,幾千萬兩銀子應該可以到手,之後想要劫掠般大賺洋鬼子的錢,沒可能的!以貨易貨人家也會提價,槍炮買賣,人家也可以是暴利的,中醫進入歐美各國之後,也能找出相應的替代藥物,祛瘟堂的藥材,可以賺錢,但暴利也就在這幾個月而已。

不要忘了,桂順身後還有一個振威軍,裝備三十萬振威軍,花費也不是一個子兒兩個子兒,老娘們老了,隻要桂順能服服帖帖,有些事兒老娘們那邊也會大不見小不見,真的要玩杯酒釋兵權、火燒功臣樓,老娘們也得好好思量一下。

“就依中堂大人所言,中堂大人籌謀,咱們出銀子就好。”

定下了齊魯醫府之事,中醫的崛起,也就成了十拿九穩的事兒,將醫府放在微山,李大成當然有自己的想法,微山一帶也算是他的一個大本營,家鄉的父老都在那邊,醫府建立之後,微山周邊也會成為一個特別的所在,做起事兒了也會方便很多。

之後,諸洋鬼子一邊談判一邊拉攏中醫,李鴻章跟桂順也是一樣,但與諸洋鬼子相比,兩人的優勢要大的太多太多,一道政令下去,絕大多數郎中都要聽令的,中外有別,能被洋鬼子拉攏的中醫終是少數,現在這個時候,絕大多數人還是心向大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