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在這樣的場合之中,敢於在李大成之後喊好兒的,也就隻有程廷華之子程有龍了,李大成的言論雖說有些煽動性,但要分對誰,熱血小青年,一唬一個準,對王五他們這樣的老江湖而言,也隻能茲當聽了聽,有理便點點頭,無理便搖搖頭,僅此而已。
除了程有龍之外,有個人的意動,也讓李大成有些意外,不是別人,正是有薑桂之性的李存義,這位暫時拋下了嫌隙,支持了李大成的說法,繼程有龍之後,李存義也是呼了一聲好!
王五算是跟定李大成的人了,程廷華這人溫吞吞,心裏即便有想法別人也摸不出來,李存義喊了好,他們的弟子們,也多數認可了李大成的說法,二三十許的青壯年,血氣正旺,也正是發奮的時候,李大成這裏有武人們需要的一切,振威軍就是武人最好的歸宿。
而李大成求才若渴的虎頭少保孫祿堂,卻是一臉的淡定,這位四十整的宗師級人物,顯然也是曆盡江湖風霜的,再厲害的人也很難動搖他的信念。
“祿堂,我這小兄弟,說話難聽了些,他做的可不單單是這個,津沽一戰,阻洋鬼子進軍之路,活津沽直隸數十萬百姓之命,朝廷是做不到的。
發數十萬直魯難民去東三省,他也貼補了許多的花銷,這裏的花銷,數以十萬計!
津門乃至於東三省的防疫藥物,也是我這小兄弟,不取分文送過去的。
現在街頭巷口議論紛紛的齊魯醫府,恐怕沒有我這小兄弟,也就沒有齊魯醫府之事了。
直魯百姓遷去東三省,老幼孤獨,難免被遺落,還是我這小兄弟,收幼童養老弱,如今這醫府要開,幾萬直魯孩童,也有了去處。
祿堂,有些事兒朝廷做不了,我這小兄弟能做的了!
這跟手藝一樣,快則力弱,力強則慢!看事情,不能隻看一麵。”
最終說通孫祿堂的不是王五,而是溫吞吞的程廷華,有些事兒,李大成是不瞞著王五與程廷華的,京師附近那些孩子的遷移,這兩人也做了不少的活計,有些事兒要瞞也瞞不住的。
“二爺心中有高義啊!”
聽了程廷華的解釋,孫祿堂這才帶著笑意讚了李大成一聲,看來程廷華在其心中的地位是不低的。
“咱們不說這些漂亮話,我來問你,可願隨我一路富國強民?
在場諸位,都是北方武林翹楚,我今天來,其實是想告辭的,這段時間,我想去山東走一走,俗話說相請不如偶遇,既然咱們聚到了一起,我就來說說,武林的前路何在。
功夫一途,想要成材,耗費不菲、耗時不菲,沒有錢財、時間支撐,很難練就一身好功夫,沒有生死曆練,再好的功夫,也逃不過花架子一說。
國難在即,我手裏也有幾個小錢,我是這麼想的,聚眾位之力,建一所專修功夫的所在,自幼童開始培養,以東三省未來戰場作為生死曆練的場所,發揚我華夏功夫一脈,諸位認為如何呢?”
與王五這些武林人說話,李大成沒了與李鴻章對峙時的拐彎抹角,許多想法直接說出來就好,拐彎抹角反而不美。
“大成,可是與齊魯醫府一樣的武府,若是那般模樣,五哥第一個讚成!”
“五爺,此事雖好,可武林之中的規矩你我都清楚,建醫府容易,建武府太難!”
王五讚成,程廷華卻唱了反調,真傳、秘傳的功夫,總有許多忌諱的,不說別人,就是程廷華也不敢隨意將八卦門的東西傾囊相授,這是門規!
“程老哥,不試試怎麼知道?”
“嘿!就知道你在打祿堂的主意,祿堂,小兄弟主要問的是你,咱們這些人老了,不中用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