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亂世不由人做主(上)(1 / 3)

打發走了楊士琦,李大成又陪著桂順、顧其行轉了一下,未來大成公的發展,需要這兩人的配合,內部左腳絆右腳的事兒,李大成也不想看到,無論是振威軍還是大成公,外部的威脅都不算什麼,真正可怕的是內亂。

將大成公以及振威軍未來的路,簡略的說了一下,讓顧其行心中多少有些底兒,近中午時分,桂順累了,不想再轉了,三人這才坐上了回轉膠州府的火車。

“二爺,這火車就是便利,比騎馬坐車舒服多了。”

品著洋酒,顧其行也發出了感歎,雖說也是身居高位的師爺了,但坐火車,對顧其行來說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次。

大清也不是沒有鐵路,隻是大多都還在建,從京師到山東,也有一段路程可以乘坐火車的,隻是這些鐵路的路權大多被抵押了出去,即便可以坐,涉及到桂貝勒的安全問題,也是不能坐的。

李大成弄得這幾節車廂,是膠澳的德國人專門為高層來訪定製的,舒適度沒得說,看著車窗外一點點拉遠的貨場,李大成這邊也在想著火車的好處。

幾十裏的路程,腳力、馬匹、火車、輪船,沒什麼差距的,快馬疾馳,比火車慢不了多少,可距離一旦拉到幾百裏上下,四者的差距就明顯了,連續行軍,馬匹最慢、人力次之,火車最快、輪船次之。

用來運兵,運量最大、速度最快的自然還是火車跟輪船,膠濟鐵路、膠沂鐵路、盧漢鐵路、東清鐵路、京杭大運河、海上航道,這些在李大成的眼中一一劃過,看來無論是鐵路還是輪船,都要快些上馬的。

“老顧,膠沂鐵路的事兒,多久能辦成?”

涉及到軍事,膠沂鐵路的地位,遠高於膠濟鐵路,以膠州為中心,西南聯江蘇,東北到煙威,膠沂鐵路是隔斷南北的防線,也是山東半島海岸之後的第二條防線。

山東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朝廷不可能在這裏大舉屯兵,有了膠沂線,少量的兵力就可以在整個山東快速的行進轉移,隻要不是全麵戰爭,幾萬人即便守不住山東,也會為援軍的到來,爭取到一定的時間。

膠州府的碼頭支線,是偷偷摸摸建造的臨時鐵路,而且都是建在了李大成自己的土地上,這事兒在大清是有先例的,李鴻章就幹過,出在桂順身上不當大事兒的。

但膠沂線不同,橫跨大半個山東,直抵江蘇、河南,之後還得跟盧漢鐵路並軌,這裏麵的道道可就多了,弄不好這事兒就得胎死腹中。

“二爺不是要參股中興煤礦嗎?鐵路運煤,開灤的七灤線已有先例,咱們照此辦理就好。”

聽到顧其行的說法,李大成翻了個大大的白眼,運煤鐵路幾百公裏長,投資數以千萬計?這話誰他媽信呐!一個中興煤礦,現在的總資本不過一兩百萬,修條運煤的鐵路,投資數以千萬計,就是糊弄傻子也不待這樣的。

七灤線,李大成聽詹天佑說起過,是京師到山海關鐵路的一段支線,這條鐵路是在唐胥鐵路的基礎上延長出來的,其目的可不是為了運開灤的煤,運煤鐵路不過是恰逢其會而已。

“盧漢那邊一裏鐵路的造價,在兩萬兩上下;德國人的膠濟線,五萬馬克上下,折銀一萬五六;膠沂線,最少也得三百裏,弄不好就得七八百裏,至少大幾百萬的投入,運煤?誰信?”

還是那句話,做戲不可做過,以運煤鐵路的名義建膠沂線,這點在李大成這邊說不過去,老娘們就是再傻,也知道什麼是大小長短的。

“朝廷信!

二爺隻要能處理好了山東民間的事兒,不使山東民間群情滔滔,這運煤的膠沂線,無論是七八百裏還是七八千裏,朝廷那邊都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