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百年會談(三)(2 / 3)

想抵製下麵的這位李二爺,憑他一個人是不成的,孟洛川此人,張弼士有所了解,但並不熟悉,在他看來,李二爺邀孟洛川入局,無非是噱頭而已,真正可以製衡李二爺的,還是在那邊老神在在喝茶的盛宣懷。

若他跟盛宣懷合力也難以抗衡這位李二爺,有些事兒就得好好思量一下了。

“杏蓀就好!

弼士老哥,能坐下來談就是好藥,以下麵這位的權勢,逼著咱們做些不想做的事兒,恐怕也就是張張口的事兒而已。

對咱們而言,最該做的不是抵製,而是聽一聽、看一看,以我對這位的觀感,他的話,還是有八九分可信的。

繼笙以為呢?”

抿了一口味道不怎麼樣的茶湯,盛宣懷這邊也給了張弼士答複,能坐下來就是好藥,這話出口,盛宣懷的心裏最多的還是無力感,都說這官大一級壓死人,這兩天盛宣懷才體會到了其中的真意,塔下的李二爺,勢力大到了讓他毫無對抗之心。

真正對上下麵這位,隻怕他頃刻之間,就能讓自己經營了近二十年的產業灰飛煙滅,大清朝廷也隻能坐看而已。

自洪楊亂清以來,大清朝局,一直是由幾個人在支撐,三十年前曾左李,二十年前左李,如今隻剩了一個李中堂苟延殘喘,曾李師徒為大清出了死力,算是中興名臣,曾李之後,還有人嗎?

榮祿?袁世凱?張之洞?劉坤一?盛宣懷是官場中人,對於官場的拿捏也很準確,張之洞、劉坤一、榮祿,不說能力單是年歲就不成了,若論能力他們三個捆在一塊,恐怕也不及李鴻章的。

袁世凱是年富力強,可出自李鴻章幕府的盛宣懷對於袁世凱的品性也最為了解,品性之外,戊戌時袁世凱的做法也值得商榷,朝廷用不用他還是兩說呢!

若袁世凱手裏的新軍是獨一份,朝廷或許不得不用,但現在多了一個比新軍更厲害,人數更是數十倍於新軍的振威軍,袁世凱在朝廷眼裏就可以棄之不用了,以後這大清天下,說了算的還得是桂貝勒桂順。

張弼士的想法,盛宣懷這邊很難讚同,不是不成而是不能,這些盛宣懷是沒處說的。

“盛大人說的是,且走且看吧!”

三人之中壓力最小的就是孟洛川了,在山東這地界,有本事難為他這個亞聖後裔的人不多,雖說他不是孟府的衍聖公,但憑著手裏的三祥,他在山東的聲威要比孟府衍聖公大得多,憑著這個聲威,他就沒有性命之憂,沒了性命之憂,合不合作還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若這位李二爺的說不動他,事情該怎麼辦還得怎麼辦,所以他的壓力最小。

孟洛川說完之後,塔內就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之中,三個人都在算計著各自的得失,直到王茂齋令人安排好了幾人的早點。

“窩頭、魚幹、蠶蛹、老酒,杏蓀,這又是何意呢?”

看著麵前有些簡陋的早點,體味到一些滋味的張弼士,將頭轉向了盛宣懷,看早點的種類,今天他應該就是那砧板上的魚肉。

近在身側的大成公,張弼士又豈能沒有了解,推廣甜高粱製糖做酒,這兩大產業跟他南洋的產業有所衝突,之前對於這些,張弼士一直是在避諱的,今天恐怕是避不過去嘍……

“今兒個弼士老哥是主賓,這窩頭、老酒怕就是為弼士老哥準備的,至於這魚幹、蠶蛹,我與繼笙老弟分了。”

掃了一眼桌上的早點,盛宣懷這邊心裏也大體有了計較,笑看了一眼南洋大商張弼士,他心裏的壓力去了大半。

被盛宣懷提及的孟洛川隻是抿嘴一笑,被盛宣懷點做主賓的張弼士就不那麼自在了。

“杏蓀,有些話不好說啊!”

“在商言商,弼士老哥不必心有顧慮,想來下麵那位還是有誠意的。”

李大成有誠意與否,盛宣懷不清楚,但他清楚那位李二爺不會同時得罪官商、南洋商家、以及大清的普通商家,他、張弼士、孟洛川三人,是可以代表這三大商業團體的,那位李二爺真要是得罪死了他們三人,那大清絕大多數商家,都要以他為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