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2 / 2)

獨孤後雖然理解姐姐此刻的心情,但她一向是以大局為重的人,自是不會這般感情用事。況且,她這般做也著實是為李家好,瓦解世族,是她跟聖上必須要做的事情,世族之勢漸弱,以雲盎為首的寒門之族必然崛起,到時候,他李家與雲家為親家,便也隻會一直興旺下去。

雖說此時她著實存了私心想要先拿李家開刀破了貴族血統,但從長遠角度看,卻是雙方互利的,姐姐她怎麼就不明白呢?

有些事獨孤後不便多說,隻道:“個中緣由,若是姐姐不明白,大可以回去問問唐國公。本宮想,這唐國公既是願意與雲家結親,必是明白其中道理的。”

“什麼叫做願意接受?李家對大興忠心耿耿,即便國公爺不願意,他能駁了聖後您的意思麼?”獨孤後覺得妹妹真是欺人太甚,心裏氣急了,難免話也說得難聽,“聖後您不要忘了,當初帶兵打入京城時,到底誰的功勞最大!若不是國公爺他不願意做……。”

“你住口!”李烈突然推門而入,狠狠瞪了自己妻子一眼,然後跪在獨孤後跟前,微微垂首道,“臣行事莽撞,請聖後恕罪!”

雖然方才姐姐的話被突然闖門而入的唐國公打斷了,但她後麵想說的是什麼,獨孤後心裏清清楚楚。是的,當初帶兵入京,確實是唐國公的功勞最大,甚至,功高蓋了主。

她慶幸姐姐後麵的話被打斷了,否則,話都說開了,姐姐這大不敬的罪,是治,還是不治……

“唐國公快些起來。”獨孤後親手虛扶了李烈一把,笑容溫和,“本宮在與夫人話些家常,也沒什麼大事,國公爺於大興社稷江山有功,又是本宮姐夫,何必行如此大禮?”

李烈站起身子,抱拳道:“聖後是君,李烈隻是個臣子,臣子見了君主,自是該行君臣之禮。”頓了會兒,又道,“聖後,此次西夏一戰,臣打算帶著犬子去。至於跟雲家的親事,臣想等雲姑娘長大幾歲再說。”

“誰說夙堯要去出征了?”獨孤氏不願意相信,這西夏國哪是這般好打的,那鎮南王邊關守了七八年,結果還不是著了人家的套。

夙堯若是去了,還不得七年八載見不著麵,這憑什麼?

李烈這事尚未告訴妻子,向獨孤後行禮道:“若是聖後同意,臣便這樣做了。”

獨孤後有私心,她一方麵希望李家一直為皇家所用,為楊家染外安內衝鋒陷陣。但另一方麵,又忌憚李家兵權。她雖不想李家徹底垮掉,但更不願意李家的威信高過楊家。

李夙堯若是再立了戰功,這李家軍,怕是不那麼好控製了。她得回去跟聖上商量,想個萬全的應對法子才行。

“本宮自是沒有意見,唐國公一心為國,李家一門忠烈,本宮與聖上甚欣慰。”獨孤後笑說,“本宮也得回宮了,還望唐國公將事情的重要性好好與夫人說說。”

李烈連連稱是,然後攜著妻子退了出去。

走得遠了,獨孤氏才猛地甩開丈夫的手,眼裏有了淚意:“你去打百越的時候,一走便是兩年,我跟夙堯堪堪盼了你兩年。這才回來多久?你卻又是要去打戰,你去就算了,還非得帶著兒子!你不是不知道,這夙堯是我命根子!你跟我商量了嗎?憑什麼!”

李烈怕妻子不同意,也跟兒子商量好了,原是打算臨行前再跟妻子說的。但今天聖後在,他便也就將話當著妻子的麵說了,妻子心裏的委屈,他懂,也確實怪他,不該瞞得如此深。

常年行軍在外,他最舍不得的就是妻兒,將妻子攬在懷裏,撫著她的發說:“現在朝廷的局勢,你沒看得懂,二聖的心思,你也沒揣度得透。為夫這般做,是為你們為了李家好,你知道你剛才那話若是說出了口,為夫還能有命嗎?”

獨孤氏擦了擦眼淚,事後想想也覺得當時太衝動了,雖說聖後是自己妹妹,可畢竟那是大不敬的話。況且,她們姐妹倆,現已嫁為人夫,自是會以夫家利益為重。親情比起利益名望權勢地位,已是算不得什麼了。

獨孤氏想得通了,打算先跟著丈夫回去,找到了兒子李夙堯。李夙堯見九王跟太子都來了,便不願意走,獨孤氏也就隨了他。

李夙堯瞧著不遠處正跟著一群貴女們玩放風箏的婉娘,指給太子看:“瞧,那位就是雲三小姐。”怕太子認不出,特地加了句,“圓圓的矮矮的那個,旁邊那個年紀長點的,高挑點的,是她姐姐。”

太子瞧了婉娘一眼,向著李夙堯淡然一笑,轉頭再去瞧時,正見曼娘欲撿起漂到湖麵上的那隻風箏。女子十四五的年華,身姿曼妙,不似一般貴女那般嬌氣,楊佼心裏忽然顫了下,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自心中升起。

“撿風箏的那位姑娘,真是雲家小姐?”他記得表弟跟他說過,這雲三娘有個姐姐,彈得一手好琴,莫非就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