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便是赫連府上二小姐赫連葳蕤。也就是六皇子妃的庶妹。”傅昭儀冷言作答,神態依舊清傲。“葳蕤小姐曾著有《釋典新說》,為當今翰林院掌院學士所稱道。”
“至於另一人,與六皇子妃亦是關係匪淺。大家不妨猜猜。”
“難道赫連家連出兩位才女?這位又是皇子妃哪位妹妹?”曹充華好奇相詢。
“充華卻是猜錯。這第二位女子,卻是六殿下側妃慕氏。這可不是與皇子妃關係匪淺?”
慕氏?眾人驚異。赫連葳蕤那卷《釋典新說》尚能說得過去,可是慕氏卻從未傳出過任何才名。
“慕側妃著書賦詩為何?怎地不曾聽聞?”三公主宗政蓉十分納悶。按理說能和諸葛櫟相提並論之人,應是早有盛名。慕氏除了佳藝坊和口齒伶俐之外,好似沒有別的好名聲啊。
“側妃才名雖不顯,卻是因她十分謙遜。具體著了何書,臣妾不知。”傅昭儀半是解釋,半是遺憾的說詞,顯然不能令在場眾人滿意。
“昭儀既不知,又如何認定她文采斐然?”這沒理沒據的,空口白話誰不會講?
“臣妾敢這麼說,自然是有依據。盛讚她文辭出眾的,非是臣妾,而是當今聖上。”
在禦書房伴駕時,傅昭儀曾偶然聽聞元成帝對臣下直言,“慕氏文才,巾幗一絕。”初聞此言,傅昭儀甚是嫉妒。她也算是小有才名,卻從沒入得了元成帝眼中。皇上看過她所做詩詞小令,也不過誇了句“字好”。
此時將慕夕瑤推出去,果然讓整個奉安宮都瞬間沒了聲響。
元成帝金口玉言,自是無人敢質疑。至於皇上為何如此高看慕氏,傅昭儀不知,她們也不敢再細問下去。
金太後對元成帝評判十分信任。得知慕氏得元成帝親口誇讚,自然也就點頭認同。“慕氏也是個好的。博學多才,十分難得。”最難得是福壽雙全,乃大師口中大命人。當然,這話太後不會對人隨便說起。
太後在孫輩後院中,就記得那麼幾個正妃。這慕氏卻是個特例,不是皇子妃,卻比任何人都令她印象深刻。那丫頭心思玲瓏,隻要不是善妒霸寵,太後對她還是存了好印象。
“側妃竟是這般謙和,臣妾倒是不曾想到。”曹充華感歎。
“是啊,慕氏不僅才德好,連生養也是本事。”齊妃稱羨。
淑妃靜靜坐著,好整以暇旁觀這群女人一反常態,繞著大圈子,對慕夕瑤交口稱讚。知曉此事風頭不對,卻看不出其中貓膩,隻能暗自留心,神色間帶了慎重。
這是趁慕丫頭本人不在,不懼她犀利反擊,又有新的謀算?看貴妃從頭到尾不置一詞,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旁觀看戲。
可惜淑妃與她爭鬥也不是一天兩天,十幾年來的老對頭,沒人比對方更了解彼此。貴妃在玉曄宮裏養病,再沒這等怪事。這才放出來幾日,事情就找到慕丫頭頭上?說這是巧合,淑妃都覺得寒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