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剛分田到戶,公社幹部仍然隻會抓農業時,她作為公社的婦女主任,下到大隊去檢查麥場防火,一看誰家麥場裏沒有水缸,背起人家的桑杈就跑。老百姓沒有桑杈怎麼打麥?沒辦法隻得認罰,然後立即弄水缸並裝滿水。
這樣的女幹部,現在很少了,而下一步汪翠蘭的調離,讓東嶺鄉婦女幹部這塊就有了一個空擋,夏文博想,好好的培養一下這個苗小惠,說不定就能接上汪翠蘭的班,這樣,東嶺鄉的工作也才不受損失。
果然,苗小惠當上指揮長後,立即披掛上陣,工作沒明沒夜地幹,很踏實,唯一的缺點就是,過去沒當過主官,而且還是個女人家,所以屁大的事情都要給夏文博請示彙報,叫人不勝其煩。比如與建築商們談判,你必須連原則、方法、底線等,都得給她麵授機宜,否則,就不知如何辦才好。
但話又說回來了,這樣的幹部,反倒因為膽子小,不會鬧出太大的問題來,交給他的事情,夏文博也是放心的。
很快,通過招標方式,兩座大樓的承包人選由苗小惠提出來,交到夏文博和萬子昌這裏定奪。兩人權衡利弊後拍了板,定的一個是縣城的建築公司,一個是鄉裏的建築公司,每家蓋一棟大樓。
學校的校址在東嶺鄉二組的地界上,是萬子昌確定的,征用這塊地皮,萬子昌費了不少周折,使出了十二分的氣力。新校址依山麵河,應當說是一塊風水寶地。劇人們傳說,有一個朝霞滿天的早晨,東嶺鄉二組一個老人,忽然看見了一群穿紅衣服的孩子在這裏嬉鬧,正想細看,一眨眼又不見了。
這事情傳得神奇。
所以在征地的時候,做群眾的思想工作相對比較容易,可就在具體操作時,東嶺鄉二組一些群眾出來鬧.事,說本來山區的老百姓就欠缺土地,街上的群眾更加缺地。一個組為全鄉人民做出犧牲,總得加倍補償一下。
萬子昌反複對他們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他們不得已才答應,由東嶺鄉二組的建築隊承建學校作為交換條件,當成補償以外的補償。
當時萬子昌考慮到,如果讓鄉裏的建築隊承包建設大樓,至少東嶺鄉二組那些不會做小生意的群眾可以出點力,掙幾個辛苦錢。夏文博也認真,仔細的考察了這個建築公司,發現建築質量還算行。於是,夏文博才同意這個招標的。
實踐證明,這個安排非常正確。首先是在定下承包人之前,引入了競爭機製。當時,兩家建築公司都想獨吞這塊肥肉,互相壓價,當然,作為集資辦學,鄉裏有關部門也要做出相應的犧牲,工商稅務、村建土地一切收費統統免掉。
但不管怎麼說,這次的招標價格還是很低的。
後來,兩家分而食之,他們都有些後悔。
還說萬書記的手段高明啊!把我們都套進去了,很想反悔。
夏文博拍拍這兩個老總的肩頭說:“這可是咱東嶺鄉的千秋大業,你們都是清流縣的精英,為東嶺鄉做點貢獻,吆喝什麼難處呢!”
這兩個老總也歎口氣說:“弄得沒有飯吃,精毬的英!”
雖然工頭牢騷滿腹,簽了合同就由不得他們,還是如期開工了。
開工剪彩前,夏文博又決定派人大的黨主席去當總監工。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老黨感到十分高興,小行李卷搬到工地上,對蓋學校比誰都操心。當時,這監工的任務,縣城建局也想插手,一插手就收費,被夏文博他們婉言謝絕了。
正式破土動工後,在建設的過程中,夏文博他們免不了有空就去查看。因為有了資金保障,兩家進度都比較快,大概能實現了當年籌建,當年招生的計劃。
大家都在忙著,但東嶺鄉有一個人卻一直閑著,那就是張大川,自從發上了汪雲的事情之後,他在東嶺鄉過得很難受,天天汪翠蘭就給他擺上一副黑臉,讓他心裏壓力巨大,總感到大家都在背後嘀嘀咕咕的指責他,雖然孫副書記說了很快就能把汪翠蘭和汪雲調到城裏,但說是那樣說,也不可能馬上就成,總得有個機會才好操作。
張大川無奈之下,就躲在城裏天天裝病,想等到汪翠蘭和汪雲調走之後,再來上班。
沒想到,裝病中,卻有了一個豔遇,女主角名叫麗珍,那個在酒吧和夏文博很聊得來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