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蹭文章(1 / 2)

路上遇到張智湧也就算是個小插曲。等到張智湧帶著他的兩個博士生走遠了,王馨才在一旁悄聲問道:“師姐,剛才是誰啊?”

“化學係的張智湧。”作為pi祁旻說話還是比較注意分寸,即使內心裏覺得人家是大神自己是廢柴,表麵上還是要輕描淡寫,“他挺厲害的呢。”

“化學係……平時都不怎麼去。”王馨嘀咕道,“師姐你是怎麼認識他的?”

“出差時認識的。”祁旻回答道,“住宿的時候他就住在我隔壁。”

這麼聽起來好像能跟未來的大佬攀上點兒關係,但實際上也不過是泛泛之交而已。祁旻不太了解真正全身心投入科研的人平時怎麼生活,想來張智湧閑暇時也不會是吃雞度過的吧。

祁旻也想發nature、science,也想當學術界的大佬——每個搞科研的人都有這麼想的時候。但現實是奮鬥和成功並非線性相關,做這玩意兒多少還是靠運氣。其實她的運氣不錯,雖然讀博期間的課題還沒發出來文章,但她至少畢業了,還有個能養家糊口的教職。比她更倒黴的,課題做不出來的有不少,被老板坑畢不了業的有不少,畢業找不到合適工作的又有不少。人活著就是這麼難,誰不想二十五歲發science畢業,但現在的社會結構又能容納得了多少個張智湧?

祁旻這麼想著,又覺得拿人家張智湧舉例子不好。就像無產勞動者要翻身並不能把矛頭指向工人貴族,普通pi收入低、普通博士被剝削也並不是那些學術大佬的錯。然而再溯其根源,就會觸及到學校不允許在公共場合講的東西。

祁旻讀博的時候,晚上回家常常跟安東就著《資本論》的英譯本,對資本主義社會結構導致的各種剝削和不幸批判一番。但是第二天起來祁旻去實驗室接受剝削,安東去中餐館接受剝削,一切又和前一天沒什麼兩樣。

——

王馨和陳林友並不是很關注張智湧是誰。他倆畢竟還隻是一年級學生,對其他院係的了解不夠,沒聽過幾場講座不知道倒也正常。

不過張智湧課題組的博士生可是有點兒關心祁旻是誰的。畢竟生物和化學也算是有點兒聯係,生物係的高年級博士生大多聽說過張智湧,但化學係的高年級博士生可基本沒人知道祁旻。

大概是張智湧課題組的博士生私下查了祁旻的資料——這並不困難因為所有理學專業pi的資料都掛在理學院的網站上——而後發現她博士畢業的論文是在共同一作的第二位,而第一位明顯是個英語母語姓氏加男性名字。

這要是放在某些八卦愛好者眼中,未免就顯得有點兒可疑了,再加上祁旻的確看上去異常年輕,想要從中編出點兒東西簡直再容易不過。幸好化學係可能是由於實驗太危險,男生出奇得多,而多數男生對這種很考驗聯想能力的八卦不太在行,因此也沒傳出什麼。反倒是張智湧自己組裏的博士生揶揄他們老板,大晚上給青年女pi所在的生物信息學實驗室送傘是不是看上人家了。

張智湧當然不可能看上祁旻,不過在星期五晚上張智湧離開學校之後,卻又給祁旻發了條微信:“聽我們實驗室的學生說你讀博時發的論文是共一,有點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