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三天,利維亞王國的東部行省萊裏亞就失陷了,超過三分之一的利維亞國土豎起了帝國的太陽旗。
在米薇女王的領導下,利維亞的國力平穩增長著,但國土麵積和人口始終是最大的短板。所以哪怕知道貝爾哈文地區是燙手山芋,米薇也毫不猶豫的將其納入王國的版圖。
麵對雙線作戰的困境,米薇親自率領近衛軍駐守貝爾哈文地區,而把本國的防線交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在利維亞女王看來,貝爾哈文地區更加凶險,這裏的防禦工事更加薄弱,後勤保障也更差,若是這一次守禦下來,當地本就反感尼弗迦德帝國的民眾肯定會對利維亞產生歸屬感和信任感。而本國防線上有史帕拉堡壘,曾經兩次讓帝國軍團進攻無功而返的堅固堡壘。
可是再堅固的堡壘,也抵不住來自內部的進攻。史帕拉堡壘內部詭異的塌陷,並不是尼弗迦德特務所謂,而是利維亞王國的二王子哈裏·艾伯特·萊昂·溫莎臨陣倒戈。
表麵上被尼弗迦德帝國俘虜的哈裏·艾伯特,是讓利維亞陷入危機的最大叛徒。
史帕拉堡壘的陷落,讓在貝爾哈文地區戰鬥的利維亞士兵們士氣低落,靠近南方的礦區接連失守,好在辛特拉和亞甸的援軍及時趕到,勉強維持住了局勢。
泰莫利亞軍隊駐守的阿梅爾山脈防線也遇到了大麻煩,原因同樣來自於內部。
《那賽爾條約》簽訂後,阿梅爾山脈防線成為了北境的最前線。而與原那賽爾北部相鄰的阿特裏,在近幾年承擔著阿梅爾山脈防線的物資補給和中轉。
阿特裏王國內亂後,阿梅爾山脈防線的泰莫利亞士兵在沒有援軍,缺乏軍需和補給的情況下與帝國東部軍團鏖戰了整整五日。
若不是占有地利,泰莫利亞軍士的意誌又極為堅定,恐怕原來的那賽爾北部,現如今的泰莫利亞王國的伯利亞地區,已經插上了帝國旗幟。
帝國軍隊有備而來,每一支軍隊都有兩位宮廷顧問作為監軍,他(她)們的存在,讓想要幹涉戰爭的忠於北境王國的施法者們卻步。
費卡特和凱拉·梅茲可以帶來急需的藥品和食物,但是他們不可能正大光明的開啟傳送陣,將援軍送到阿梅爾山脈。
值得慶幸的是,北境的盟友還有史凱利格,島國的海上艦隊打破了帝國海軍的封鎖,將援軍和物資運輸了過來。
但必須要正式的是,帝國海軍的戰力正在飛速增長,史凱利格艦隊是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後才奪回了海上的主導權。顯然帝國的新皇帝很重視海上力量,這對北境和島國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另一邊,在阿祖烈遺跡呆了近一個月的萊納德等人也遇到了麻煩。
“阿祖烈是不是腦袋瓦特(壞掉)了,迷鎖裏挖個坑就算了,竟然弄個自毀程序!”懷裏抱著特莉絲的萊納德在遺跡的回廊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