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提到他由於在戰場上表現不錯,已經升為神箭營千夫長,掌管著這一個小隊的一千人的兵馬。如今正在為自己手下的兵沒有冬衣的事發愁。
沈小夏怎麼看著他煩憂,能幫一定要盡力幫的。
沈家的資產不多,但是為邊境的戰士捐獻一千套過冬的衣物還是做得到的。
但是這種事肯定要找沈忠商量的,家裏的事沈小夏絕對不會自作主張,都會找父親商量。
沈忠聽了小夏的提議,摸摸下巴上新長出來的胡子,這是從今年才蓄的胡須,他總覺得自己一身農夫的氣質配不上這個爵位,於是學那些達官顯貴也蓄起了胡須,反正他的年紀也不小了,蓄起胡子更顯穩重一些。
“這個提議不錯,但是隻一千套棉衣,也不夠用的吧!”
“可是咱們家也就這點實力了。”
沈忠一想也對,如今一大家子都在靠他養活著。他一年的朝廷給的俸祿加上家裏地裏的收成,數量還是很可觀的,但是如今家裏的開銷實在是太大了,要是擱在以前,真是的想都不敢想。
“還是少了一些,兩千套吧!最近各院子的開銷都減少一些,還有吃的,每天那麼多道菜擺一桌子也吃不完都浪費了。還有咱們府上眾人的衣裳,今年冬天主子的冬衣都減少兩套,下人減少一套。大家夥緊吧緊吧,湊兩千套棉衣給戰士們送去,還是可以的。”
“還是爹爹大義,女兒佩服。”
早就知道沈忠是這樣厚道的一個人,所以小夏從來都沒有懷疑,自己提出的這個想法,會被父親否決。
沈忠哈哈一笑,被女兒崇拜也是作為父親的一種驕傲。
家中打算做兩千套棉衣送往邊疆的戰場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大多數人都佩服老爺的豪邁大義,但是被影響到利益的某些人就不高興了。
最先表現出不滿的就是王氏,王氏一年比一年胖,去年的冬衣今年肯定是穿不下了,今年本來有四套新棉衣的,現在一下就少了兩套,她自然就不高興了。尤其是夥食還下降了,每天她都得吃的燒雞和肘子全沒了,七天才能見一次大葷腥,一桌子菜也變成了簡單的三菜一湯,這不是要餓死她饞死她嗎?
暖閣中,異常熱鬧,自從賈老太太的病好了,所有人又開始晨昏定省。
“娘,您說二伯他到底怎麼想的?邊境打仗沒棉衣那是當官的管的事,和咱們有什麼關係?咱們才剛過上幾天好日子,就開始折騰了?咱們可都是自家人。”
王氏坐在一旁抱怨,賈老太太自從念了佛,整天拿著佛珠,念念叨叨倒是像那麼回事。
但是無論王氏說什麼,賈老太太就是不說話,一直閉著眼睛念經。反正家裏就是少了誰的也少不了她的,她才不管這種閑事。二兒子上了伯爵之後,早已經不是以前那個沈家大院裏老太太說什麼是什麼的窩囊廢了,賈老太太又不傻,她如今的好日子,依仗的就是二兒子的孝心。
她可不會應為這點和自己沒關係的小事,去得罪沈忠。
“娘,您倒是說句話啊?”
剛好這時沈小夏從屏風後麵饒了進來,在門外的時候她就聽見王氏的抱怨了。
“爹這麼做可是為了沈武好,大伯娘真是不識好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