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1 / 2)

若雲獨立於院中,一時痛不可當,隻覺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風玉樓到了現在,都沒有回來,如今他恐怕真的是凶多吉少了吧!若他還活著,隻要他還有一口氣,以他這憂國憂民的性子,匈奴大軍壓境,作為邊關守將,他怎會,怎可,不回?

若雲滿心淒慌,顧得匈奴大軍壓境,便帶了大量的毒藥,悄悄的又出關去了,既然他沒回邊關,那他就一定還在湖泊處。

如若他死了,自己又生有何戀?楚鳳溪因自己而出事失蹤,自己是愧疚難安,一心隻想找回他,那是因為自己不想欠他的,可風玉樓如若……如若……真的身死,自己便真的不想再重活這一世了!

楚鳳溪進了邊關,一時顧不上若雲,直接去看當前誰在守城。

薛晨也接到戰報,說是匈奴大軍壓境,如今風玉樓不在,托他守城,他正想對策,卻聽人說楚鳳溪回來了,沒想到老國公的獨子,居然真的活著,薛晨雖心下有些疑惑,但仍趕忙出來迎接。

楚鳳溪進了將軍府,處處充滿熟悉感,但過往的情形卻已然記不得。

薛晨見了楚鳳溪,發現楚鳳溪變化很多,但的確是他無疑,兩人簡單說了一下別後的情況,薛晨方知楚鳳溪竟是失去了記憶,所以一直沒回邊關來,而風玉樓竟是失了蹤。

但如今匈奴大軍壓境,兩人沒有時間,因為風玉樓的失蹤而悲春傷秋,畢竟此次匈奴兵出兵聲勢浩大,並且聲稱楚鳳溪恩將仇報,殺了他們的漠南最尊貴的棲霞公主,他們師出有名,眾誌成城,一心要為他們的公主報仇雪恨,找回公道。

薛晨趕忙讓人去給京城楚國公府送信,說楚鳳溪回來了,雖說楚國公可能不在京城,到別處去找楚鳳溪了,但也許傳信回去,能讓在外尋找兒子的楚國公早點得到消息呢。

薛晨把眾將士召進議事廳,商討對敵之策。

楚鳳溪道:

“此次漠南大王啊莫提帶領大軍來犯,師出有名,士氣旺盛,戰鬥力很強,所是跟他們硬拚並非良策,萬一失利,吃了敗仗,那可非同小可,我們還是積蓄力量,考慮戰略,稍待時日才好,等他們兵燥糧困之時出擊,方好一擊而破。”

薛晨部下的將領,有的還是楚國公手下的老將,雖然早就認識楚鳳溪,但楚鳳溪一次被人捉住,用來威脅楚國公投降,一次被人騙到匈奴去,害的楚國公現在也不知道,到哪裏去找他了。

所以對楚鳳溪這個拖後退的,他們很是有些看不起,認為楚鳳溪此時不建議出戰,是因為膽小怕死不願意打仗而已,但奈何薛晨覺得他說的有理,所以這些個將領隻能在背地裏憤憤不平。

匈奴大軍從漠南一直來到邊關,大王啊莫提讓士兵在邊關附近,沿路紮下了幾十個大營,又用樹木編成柵欄,把大營連成一片,前前後後長達好幾百裏地,大王啊莫提以為這樣就好比布下了天羅地網,隻要尨唐軍來戰,肯定能把他們一舉殲滅。

但尨唐大軍無論匈奴兵如何叫罵來挑戰,都是一直按兵不動。雙方相持了數日,匈奴大軍幾乎把帶來的糧食都快吃沒了,尨唐大軍還是龜縮不出,不肯來戰,大王啊莫提等的那叫一個心焦氣躁。

這一日,楚鳳溪來找薛晨,讓他召集眾將士,宣布向匈奴兵進攻,薛晨不解,問道:

“為何此時動手?主要的關口要道,都讓他們搭營占領了,我們此時進攻,難倒會有利可圖不成?”

楚鳳溪解釋道:

“大王啊莫提剛來時,理由充分,士氣旺盛,我們若迎戰,恐難以取勝。而今,他們在此日久心疲,衣食漸無,心焦氣躁,正是進攻他們的好時機。”(《孫子兵法》將者,國之輔也。)

薛晨本不欲出兵,但聽了楚鳳溪的解釋,卻莫名覺得楚鳳溪說的有理,便道:

“不若先派一小部分兵力去試探一下虛實,如何?”

楚鳳溪回道:

“甚好。”

於是兩人商議好,便讓林方帶了一小部分兵力,去突襲匈奴大軍的一個營,誰知剛接近匈奴兵營的木柵欄,匈奴兵便從左右兩旁衝出來廝殺,接著幾個連營的兵力也出來增援。

林方抵擋不住,隻能後退,從而損失了不少人馬。

林方回去抱怨薛晨和楚鳳溪出的餿主意,讓自己折損了人馬。

薛晨無語,楚鳳溪坦然一笑道:

“林副將莫急,今日不過是試探一下匈奴兵的虛實而已,擊敗他們,我已經想到了好主意。”

林方忙道:

“什麼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