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雲看著眼前的絕世女子,有些心酸的道:
“你還懷著身孕,何必一心求死呢,就算是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你肚子裏的孩子考慮考慮啊?”
那絕世女子苦笑道:
“考慮?小姑娘莫非以為,他死了,我還有活路不成,若是他死了我還能活,他又怎會死不瞑目?”
若雲又認真看了看那女子道:
“蠱蟲剛才已被我們殺了,姑娘為何不能活?再說我也是懂些毒會些蠱的,姑娘伸出手來,讓我仔細看看如何?”
那絕世女子並不肯伸出手,隻是答非所問道:
“小姑娘,我給你講個故事可好?等你聽完這個故事,你所有的疑惑就都解開了。”
若雲見那絕世女子一臉的堅持,而他們三人此時又滿心的疑惑,也急與知道這男子到底是怎麼回事?到底是不是中了食心蠱?
便道:
“好,願聞其詳!”
那絕世女子輕輕歎了一口氣,道:
“這是一個很悲慘很悲慘的故事。”
在西戎有個地方叫九溪山,九溪山上有個廟,廟裏住著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老和尚修行多年,法術高強,人稱他為無塵大師,經常有人到山上去請他做法超度。
小和尚名喚浮生,據說老和尚給小和尚起這個名字,是因為曾沒事閑的,瞎看過這麼一句話,曰‘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出自:莊子.外篇),於是一時心潮澎湃,就給小和尚起了這麼一個自認為非常佛性的名字。
浮生整日待在山上學法、念經、打坐,人世間的七情六欲,狡詐險惡他一概不知。
山下有一戶人家姓花,那花老漢本無兒無女,孤寡一個,隻是偶然間,在山上撿到一個小女孩,便養在膝下,當做自己的親生女兒般養護著。
花老漢沒讀過書,便隨口給那女子取名叫花娘,花娘幼時,花老漢便背著花娘給廟裏送菜,花娘年齡大一些的時候,花老漢便帶著花娘給廟裏送菜,於是這般,幼小的花娘和浮生就漸漸認識了,並成了很好的玩伴。
天長日久,寒暑交替,就這樣,花娘和浮生幾乎可以說是一起相伴長大!又過了幾年花老漢過世了,隻剩下花娘繼續給廟裏送菜。
浮生生活在廟裏,整日讀的是佛經,而花娘卻生活在紅塵中,她除了給廟裏送菜,還跟著浮生習了一些字,可這些字卻讓她有幸接觸了人間的一些畫本子,畫本子裏沒有四大皆空,隻有男歡女愛、才子佳人!
所以花娘明明比浮生小了那麼多,可她卻比浮生過早的知道了男女之情。
花娘有時會問浮生:
“浮生,我美麼?”
浮生呆呆道: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浮生這個傻傻的小和尚,從小讀的是四大皆空,根本不懂什麼男女之情,仿若一個無情無愛的小石頭般,但天長日久的相伴,卻讓他的眼中除了師傅,還有花娘。
如果日子能夠就這樣平靜的過下去,也許等浮生明白自己感情的那一刻,他會返俗,會讓這段感情開個花結個果。
可是這日子它沒能平淡的過下去,這世上本就是太多的陰錯陽差,當觸手可及時,你不知去珍惜,當天高地遠遙不可及時,你知卻已沒有機會去珍惜!
一天,有一位姓烈的男子來山上找無塵大師,意外的看到了正在看浮生練劍的花娘,竟認出花娘竟是他失散多年的女兒。
花娘對於這個突然從天而降的父親,說不清是什麼感情,說欣喜吧,也許是有的,畢竟找到自己骨血相連的父親是件開心事。
但說不安吧,更是有的,一個從沒見過的人,突然在自己已經不需要人撫養的時候冒出來,聲稱是自己的父親,他怎的會對自己好嗎?若是對自己好,那麼當年他為何把自己給丟棄了呢?
如今自己卻要為這樣一個,不知將來會對自己如何的人,離開自己從小生活的地方。
花娘真的是不想離開九溪山的,但是她該如何留呢?又為睡而留下呢?
花老漢早已死去,她根本找不到留下的理由,可是她真的不想走啊。
花娘淒淒的看著浮生,她知道她不想走,除了對未來未知的恐懼這個原因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她不想離開和她,青梅竹馬的浮生。
可浮生,這個傻傻的小和尚,卻一心隻為花娘高興,為她找到了親生父親而高興!
這一日,花娘終於要走了,來和浮生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