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怎麼解決的啊?”
“生活沒有問題,米是家裏的,隻要買點菜,家裏喂豬了,有肉吃。”
袁自立已經問不下去了,如今的年月,每月掙200元錢,估計在大多數人的眼睛裏,是感覺可笑的,就是城市低保,也是600元以上了,可是,竟然有這樣兩位老人,滿足於這樣的日子,而且還要躲避城管的檢查。
袁自立從身上掏出了所有的錢,隻有200元錢,袁自立幾乎忘記了帶錢的滋味了,因為不需要用錢,身後的馬建華迅速從身上掏出了1000元錢,遞給了袁自立。其餘人也在掏錢,袁自立擺擺手,示意大家不要掏錢了。
“老人家,這點錢,是我們的心意,拿著,爭取早日給孫子看病,年紀大了,注意身體啊,盡量少勞累。”
“哎呀,這不好意思啊,我不能要。”
“老人家,這是給你孫子看病的錢,收下吧,”
“謝謝了,好人啊,我們遇見貴人了。”
出門的時候,袁自立看見老婆子小心收起了幾個一次性的杯子。
“袁書記,這兩位老人的情況很特殊,不符合西林市低保政策,他們不是西林市人,街道辦事處隻能給予他們臨時的救濟,四周的居民幫助一些,租戶每月收50元租費,水電費都沒有讓他們繳納。”
“我知道,這樣的老人,值得欽佩啊。”
馬建華說的是實情,這樣的情況,不止存在一戶,袁自立相信,西山省還有一些這樣的農戶,因為生活所迫,離開家鄉,外出務工掙錢。估計西林市就有不少這樣的打工者,完全依靠政府來解決,是不可能的。
“這樣的事情我們不能局限於政策,區裏統計一下,看看這樣特別困難的有多少,特別是老弱病殘的人員,雖然他們是外地人,是農民,但是他們現在居住在西林市,我們就要管,區裏拿出意見來,報市委研究,市裏出一些錢,區裏補貼一些,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問題,多的拿不出來,至少保證每人每月有200到300元錢,他們自己掙一些,能夠維持生活。”
“袁書記,這件事情我們馬上就辦理,星期一的時候就能夠提交方案了,區裏早就做過統計,開展了臨時救濟,現在能夠固定下來,是好事情。”
“嗯,方案考慮全麵一些,不僅僅是渭中區,其餘區也要執行的,你們渭中區的條件好一些,不要按照你們的財力來寫這個報告,要結合全市的情況寫這個報告。”
“袁書記,上麵沒有這樣的政策,是不是請示一下省裏啊?”
“不用了,共產黨本來就是為人民服務的,這句話我們要落到實處,嘴上說出來是容易,看見了這些問題,我們就要解決,你們不要有不服氣的想法,以為這些人不是西林市的責任,除非他們離開了西林市,我們就可以不管了,當然,製定方案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勸一些年紀大的回到家鄉去,這個舉措要謹慎,不能對外大肆宣揚,西林市條件有限,不是收容機構啊。”
“袁書記,您放心,我們會盡最大的氣力做好這件事情的,我們清楚後果,老人這樣的情況,放眼全國,還是不少的。”
袁自立點點頭,他也想到了這方麵,這是很矛盾和糾結的,如果進入西林市的貧困人員多了,西林市也會不堪重負的。
第二戶人家是一個中年婦女,也就是推著板車販賣水果的商販,女主人年紀和袁自立不相上下。聽馬建華的介紹,這個中年女人是下崗職工。袁自立進入屋裏的時候,發覺客廳收拾的很幹淨、很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