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汴京風華(1 / 2)

["晚上三位姨娘和大姐回來,臉色疲憊,卻透露出興奮之色。

四人果然去了梁家工坊做事,一天下來,四人加起來的工錢居然有三百文。這錢雖不多,節約一些,勉強可以維持趙家一天的開銷。

當然,前提是趙家沒有那幾百貫債務。

趙悅的三位姨娘,分別是錢氏、周氏、張氏。錢氏最大,已經三十七,張氏才三十四,周氏最小,也就二十五。

三人雖是做妾,可曾經在趙家的日子也過得還舒服。奈何風雲突變,趙家一夜之間變得一貧如洗。

不過三人倒沒有離棄趙家,反而與趙悅母親一起撐起了趙家。同舟共濟,相互扶持,也算是苦命人和有情人。

或許是家庭劇變,反而讓趙家人的關係圓融了許多。比如吃飯時候,母親王氏以前是絕對不會和三個姨娘坐一起吃飯的,都是按照規矩,各吃各的。現因家庭劇變,一大家子開始坐在一起吃飯。

晚上飯菜很簡單,也就幾個素菜,沒有葷菜。咀嚼著碗裏的飯,聽著家裏八個女人嘰嘰喳喳說著一天的事情,覺得很溫馨。然而聽到三個姨娘和大姐說第一天做工,手掌起泡,哀歎明天如何上工的話時,趙悅心中頓時變得難過起來。

趙悅放下碗,看著坐在身邊的母親輕輕道:“娘親,明天,別讓三位姨娘和大姐去做工了吧。你不是說我是趙家唯一男人嗎?養家糊口的事情,我來想辦法。”

讓女人養家,讓他趙悅情何以堪呐。這不就是變成吃軟飯了麼?

好歹他也是千年以後的來人,雖這不是他熟悉的任何朝代,可不說封侯拜相,難道在這大周朝還不能養家糊口?

趙悅的話,頓時讓屋子裏的眾人安靜了下來。這些日子趙悅的變化,其實大家都看在眼裏,高興在心裏。畢竟趙悅洗心革麵,雖有些不習慣,可終究還是好事。

王氏微微蹙眉,看著自己兒子,輕聲道:“悅兒,娘知道你的心思。隻是你什麼都不會,以前讓你跟著爹爹經商你不做,讓你讀書你也不讀。你能做什麼呢?”

趙悅大汗,被自己老娘認為無能,他卻不知道如何反駁。總不能說自己其實是來自一千多年後,你的真正兒子已經死了吧?

王氏看著趙悅沉默,再次和聲道:“我和你三個姨娘商量了一下,現在既然你已經醒悟過來,不在像以前頑劣,娘準備讓你進國子監讀書。你隻要勤心苦讀,幾年後說不定能考個出生,入仕為官,那樣也能光複我趙家門庭了。”

“是啊。悅弟,我們商量了,你就好好讀書,我們幾個人出去做工養家。”一邊的大姐也開口道。

趙悅大汗,考科舉,那還是算了吧。前世自己就是一個工科理工男,這一世,這身子前主人也是不學無術之人,更胸無點墨。

唯一慶幸的是,這具身子的前主人小的時候被嚴格要求,練了一手好字,也認了很多字。趙悅重生後,也繼承了這一點。否則,光繁體字都夠趙悅喝一壺了。

考進士中狀元,這活兒還是交給別人來吧。何況,這時代科舉考試,就算沒後世明清八股文那邊變態,但也是極其要人命的。

開什麼玩笑,讓幾個女人幹活養家,自己在一邊讀書夢想考狀元。難道真要像《大話西遊》裏,吳孟達演的狀元郎一樣,他寒窗十年,卻讓自己的妻子磨豆腐供自己讀書不成?

這事情,是個男人都不能幹啊。所以他搖著頭道:“娘親,孩兒不想讀書。你也知道孩兒其實不是讀書那塊料。你們也別勸了,反正我不去讀書,明天孩兒出去看看有什麼活兒,這家,還是讓我來養吧。”

就算要考進士,那也得度過這難關在說。

說完,趙悅起身走了出去。出去之後,鼻子微酸,眼睛都有些紅。隻留下屋子八個女人麵麵相覷,一時間都沉默。

“娘親,弟弟真的變了。有些讓人陌生,又熟悉呐。”許久,大姐趙若梅看著早已經沒有人的門口,才轉頭和王氏輕輕道。

趙悅母親王氏微微點頭,眼睛也變得紅紅的,卻不知道說什麼。趙悅的變化,讓她欣慰卻又有些難過。欣慰是浪子回頭,難過是趙家遭遇這大難,難為了自己的兒子。

吃完飯後,一夜無話。第二天一大早起來,趙悅發現自己三姨娘和大姐還是出門了,心中有些難過,最終卻不在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