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周朝皇宮邊上,有一座比較清幽的院子。這院子,可與皇宮直接連通,位置優越而清貴,足見這座院子在大周朝的地位。這座院子,便是大周朝的翰林院。
大周朝的翰林製度,沿襲唐製,也叫作翰林學士院,有時亦稱翰林院。隻要被授予翰林學士的官員,實際上充當皇帝顧問,都是在這座院子任職,隨時聽從皇帝召喚。
大周朝很多宰相,都是從翰林學士中選拔。就如現在的執政曾布、司馬光等人,都是翰林院的出身,也曾經當任過翰林學士。
大周朝立國之初,翰林學士是沒有品級的。大周朝立國八十年時,翰林院改製,翰林學士承旨和翰林學士成為正式官員。能被授予翰林學士的官員,為正三品,並且不任其他官職,專司草擬內製之職,例帶知製誥銜。
在整個大周朝統治機構裏,翰林院現在算是文化層次最高的官僚機構。伴隨大周朝的科舉製度與翰林院製度接軌,目前來說,翰林院已經成為官員重要的履曆地方。
通常來說,能進入翰林院鍍金的官員,隻要從翰林院出來後,基本上都可以在朝堂上擁有一席之地。不管是在朝堂中樞,還是在地方任職,絕對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到了元祐帝元年時,就規定科舉考試的一甲進士,最前麵的三人可以直接入翰林之製。也就是科舉狀元授修撰(從六品),榜眼、探花授編修(正七品)。
趙悅被元祐帝點為本次製科考試的狀元,授翰林院編撰,直接就一躍成為從六品的官員。至於其他那些沒有得進入翰林院的新科進士,大多數都被任職為從七品乃至八品官員,大多數人都會外派去地方當任知縣或者其他部門曆練。
相對這些人來說,趙悅在官場的起步,絕對是占據非常大的優勢的。而且,隻要能在翰林院曆練幾年,不管是外放地方任職,還是到朝廷中樞的部門任職,都是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力的。
隻是,趙悅在點狀元時在朝堂上的那一番言論,後續的影響正在慢慢發酵。這種影響,已經在翰林院都掀起了風波。
於是,在趙悅第一天去翰林院報道的時候,就接收到了翰林院同僚、上司的刁難。
目前大周朝的翰林院的設置,為翰林院長一名,翰林學士大約二十來名,這些翰林學士,分屬於翰林院幾個館閣。大周朝翰林院,目前設置有龍圖閣、昭文館、史館、集賢殿等四個大館閣。每個館閣都有數位翰林學士擔任領導,共同組成翰林院。
當然,按照製度,當任翰林學士的人,不能在任職其他官職,所以在朝堂上就不可能再擁有太多的實權,但這些人卻屬於朝廷上真正的清貴人物。除了這些人之外,剩下的大多數就是如趙悅這些通過科考進入翰林院的科考一甲學士,大多數人都是翰林編撰、編修,按照分配,會分別入翰林院這幾大部門供職。
翰林編撰、編修,基本上就相當於翰林院裏的翰林學士們的助手。趙悅也是如此,來翰林院報道後,接待他的,便是一個翰林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