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悅的話,讓武鬆瞪眼起來。他有些不可思議看著趙悅,一臉吃驚道:“你,你怎麼知道?”
“啊!”武鬆的話,直接讓趙悅震驚起來,心道難道真有潘金蓮存在?被武鬆驚疑眼神看著,趙悅一臉尷尬,好在趙悅腦子轉得快,道:“哈,我也是聽武鬆大哥的名號後,又打聽了一下才知道的。”
武鬆將信將疑,不過趙悅舉起碗來,開始勸酒,他也隻好把心頭的疑惑給放下的。唯一覺得不解的就是,自己的名氣,什麼時候會那麼大?
趙悅和武鬆喝酒,一直喝到了天黑,兩個人足足幹了兩壇子酒。兩壇子酒,在四斤裝左右。盡管酒的度數都在三十多度,可兩個人喝那麼多,那也非常厲害了。
當然,兩壇子酒大多數是武鬆喝掉的,武鬆估計都喝了兩斤多快三斤,趙悅喝了一斤這樣。
喝到最後,趙悅和武鬆都有些不省人事了。武鬆可是第一次喝這樣的白酒,就算酒量非常好,可幹掉了三斤,到了後麵,勁頭就來了,隨後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來。
趙悅後麵,也是丫鬟扶著離開的。
第二天,趙悅起床後,已經日上三竿。好在之前,趙悅就派人去了翰林院給自己告了假,今日再接著休息。說起來,今日他晚點還要去一趟曾家,因為今日是納征之日。
所謂納征,便是這時候的婚禮六禮的第四項。這時候大戶人家娶親,還是比較講究的,必須要進行六禮。這便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六個成親程序。
六禮的前麵三個環節,都有趙悅母親派人去曾家進行完成了。第四個環節,也就是納征,必須要趙悅親自去一趟,這也是規定的。
所謂納征,也叫做納成、納幣。在婚姻禮儀裏,是六禮中第四禮。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禮。《禮記?昏義》孔穎達疏:“納征者,納聘財也。征,成也。先納聘財而後婚成。
通俗來講,就是結婚之前的送財禮。當然,之前曆代納征的禮物各有定製,民間多用首飾、細帛等項為女行聘,謂之納幣,後演變為財禮。到了大周朝,這套禮儀可是發展到非常完善的地步。
普通人家還好,沒有什麼講究,能過就得。可如果是大戶人家,有身份的人家結婚,這裏麵就要講究了。就算是送財禮,也必須要按照規定製度來送。
就如趙悅現在要迎娶曾家的人,曾家現在也是官宦大戶人家。這財禮,當然要按照規定送,而且能多厚就多厚。
這時候娶親,就如後世一樣,都是講究厚財。就如趙悅,這次給曾家下的財禮,足足好幾大馬車拉著。裝的是金銀珠寶、銅錢、布匹、字畫、結婚用的吉祥物品等等。
總而言之,趙悅這一次光給曾家的聘禮,都達到了兩萬貫。兩萬貫多少錢了,這可就是兩千萬銅錢的價值。放在後世的購買力,也是兩千萬人民幣了。
說起來,大戶人家結一次婚,也是老費錢的事兒。好在這時候也講究財禮越豐厚,嫁妝也越豐厚的道路。別看趙悅帶那麼多財禮過去,說不得曾家到時候陪嫁過來的嫁妝,都不止兩千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