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十,是大周朝每月三度一次的大朝會。
這一日,能出現大朝會的官員,基本上很早就起床趕入了宮。等到宮門打開,便一一魚貫而入。
按禮說,能參加大朝會的官員,都必須五品以上。趙悅一個六品官員,是沒有資格出席大朝會了的。畢竟汴京城三品官員都不算什麼,他一個六品官員,更不算什麼人物了。
隻是,趙悅雖去了戶部做了員外郎,但他的頭上還有一個翰林編撰的頭銜,這個頭銜,卻有資格也必須參加朝會。
跟著百官入了宮,趙悅也隻能站在宮殿門邊上了。
等到了元祐帝上了龍椅,三呼九扣後,就聽到了德公公那略顯嘶啞和蒼老的聲音。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這話剛落下不久,幾個執政大臣就一一站出來,各自說了一些政事堂需要皇上定奪的事兒。
這些事兒,不是那個地方受災需要朝廷救治,就是北方草原帝國雪災嚴重,隱隱有了犯邊跡象,形式嚴峻。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事實上,朝會這些事兒,都隻是走一個形式。因為很多事,在政事堂就已經有了定論,來朝會上,也不過是走一個過場。
趙悅站在宮殿門邊,距離前邊幾位大佬遠遠的。幾位大佬在裏麵啟奏事都聽得不太清楚,隻能低著頭,閉目養神,腦子在想著其他的事兒。
幾個大佬輪番上陣,足足說了差不多小半時辰,就是趙悅都感覺站累了,似乎才說完。整個過程中,元祐帝偶爾會說上幾句,其餘的也是在閉目養神,並不答話。
說起來,大周朝的朝政大多數已經交給政事堂來處理。除了重大的事項需要元祐帝定奪處理外,很多政事堂能決定的事,都不會在交給元祐帝處理了。嚴格說來,大周朝已經有了一套比較完備的政務係統,皇帝並不需要事事躬親。
就在這個時候,趙悅聽到了一個聲音。這個聲音開口念叨自己名字的時候,本來閉目養神的趙悅,頓時豁然睜開了眼睛,直直盯著前方。
“皇上,臣要彈劾翰林編撰,戶部員外郎趙悅。”
開口的人,出乎意料的不是王槐,而是一個五品禦史。這個禦史一開口,整個大朝會似乎都安靜了下來。
一些認識趙悅的人,幾乎都微微側目。事實上,朝會上大多數人都認識趙悅,沒有辦法,新科狀元,又曾經在大朝會上“大放厥詞”,想不認識他都難。
趙悅臉色恢複平靜,微微低頭,心裏暗歎一聲,心道看來曾布說的沒錯,這一次是真有人要動自己了。
趙悅倒是不太擔心自己的命運,他相信元祐帝就算不喜自己,估計也不會拿自己怎麼樣。畢竟,自己當初提出的那一套驚世駭俗的言論,他可是說出能容自己的。要是他現在反悔,那不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了嗎?
龍椅上的元祐帝,睜開了眼睛,看向說話的禦史,又掃視了一圈群臣,似乎在找趙悅的身影。不過,趙悅站在最後,他一時間還真沒找到,最終把目光落在了彈劾的禦史身上,道:“哦,張愛卿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