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作為北方最重要的碼頭,又是對高麗和東瀛、遼東地區貿易的市舶司駐地,這裏也算得上是北方的一座大城。
登州臨海而建,因為貿易發達,常駐人口超過三十萬。來往於這座城市的商賈更多不勝數。每年進出登州碼頭的船隻,達到數千艘之多。
趙悅兩艘船抵達碼頭的時候,碼頭上都還停泊著數十艘船隻。這些船隻,有大有小。有海船,也有在內河行駛的內河船隻。
內河船隻一般都不是很大,最大的估摸也就七八丈長,兩三丈寬,排水量不過幾百噸。如趙悅乘坐的畫舫,這是李師師之前買來的,長隻有五丈多,寬一丈多,上下兩層,排水量才兩百噸左右。這樣的畫舫,放在登州的碼頭,就是小個頭了。
本來趙悅以為自己在汴京城見過的那些大畫舫,已經很大了。可一看登州碼頭上停泊的那些船隻,頓時有種大巫見小巫的感覺。
“啊,那些船,怎麼如此之大?”
就是李師師還有曾墨,看到碼頭上停泊的十多艘大海船,也忍不住驚呼起來。不僅是她們,船上大多數沒有來過海邊的人,看到那些大海船,也驚呼起來。
“這就是海船?”趙悅看著那些大海船,盡管沒有其他人如此吃驚,可也忍不住為大周朝這時代能有這樣大的海船感覺到驚訝。
要說趙悅就是十萬噸數十萬噸巨輪都見識過了,但眼前的出現的大海船的規模,還是讓他覺得不能小覷。
出現在眾人麵前的海船,最大的目測過去,最少也有三十丈長,七八丈寬,高都有兩丈,宛如城樓,目測過去,排水量最少也在千噸級別了。
這時候,能造出千噸級別的海船,已經非常不錯了。千噸級別的海船,完全可以在海上航行,甚至是遠海航行。就是到了十五六世紀,歐洲開啟大航海時代,在沒有蒸汽機時代,漂洋過海的那些海船,大多數都是千噸級別的。
現在看著那宛如小樓一般的海船,趙悅忍不住感歎,所謂眼見為實,現在他終於算是相信大周朝能造出可以在遠海試航的海船,已經有能力組織遠海航行的條件了。
在汴京城的時候,趙悅就看過相關資料。被元祐帝逼迫去江南赴任,走之前德公公送了一些市舶司的資料給他,這幾日趙悅倒是好好研讀了一番。
要說大周朝這時代的造船技術,確實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了。從市舶司反饋來的材料來看,大周朝現在能開鑿建設的海船,不管是質量、規模和數量,都遠遠領先於這個時代各個國家。
根據市舶司資料記載,來往於泉州市舶司的海船,最大的海船已經可以裝載幾萬石。石是大周朝的計量單位,按趙悅的理解和換算,一石差不多是一百一十斤左右,兩萬石的海船就可以達到千噸級別了。所以,從資料上來看,大周朝能建造和適航的海船,已經可以達到兩千噸級別。
兩千噸級別的海船,在風帆時代來說,已經算是極限。
也是因為有這樣的海船,大周朝的船隊身影遍及四海,最遠的據說已經達到阿拉伯海。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大周朝的海運貿易也格外發達。
就如現在眼前的登州城,海的對麵便是遼東、高麗以及東瀛,每年來往這條航線上的海船多不勝數,可以說,登州城便是一座因為海貿而崛起的海上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