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就怕狗急跳牆!(1 / 2)

風雪之中,兩道快騎一南一北先後抵達兩淮地區的一個驛站。兩騎在驛站上換了馬匹,休息一陣後,又再次上路,最終擦肩而過。

大周朝的通訊係統還是非常完善和完備的。在官道上,每隔一百裏,便會設置驛站。驛站是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

遍及全國的驛站係統,組成了大周朝完善的情報和通訊係統。所謂八百裏加急,也是靠這套驛站係統支持和完成的。從全國各地的消息,通過驛站係統,快馬隻要五天的時間,便能抵達京師,這也讓大周朝中央權力係統能快速掌控地方的狀況。

當然,非重要緊急的軍務,非帝王頒布的聖旨,一般都不可能動用八百裏加急進行傳達。通常說來,大周朝消息傳播係統,從京師出發,抵達嶺南邊疆地區,都在一個月左右了。

送走兩個八百裏加急的快騎,驛站驛卒有些納悶。看了一眼外邊的天色,縮了縮脖子。此刻天色已經暗淡下來,眼看又要下雪了,這快馬還要趕路,自然是加急了。

縮回了脖子,重新回到屋子,驛卒自言自語道:“又要下雪了,怎麼忽然間這南北都有八百裏加急的情報?真是怪事了,莫非京師還是南邊,又發生什麼大事了不成?”

驛站驛卒當然不清楚剛剛送走的兩個一南一北的快騎到底肩負什麼樣的情報。不過看兩人都是風塵仆仆,換了馬匹,隻喝了一口水,吃了一頓飯,又馬不停蹄硬著風雪趕路,就知道這是八百裏加急的情報了。

這一南一北的兩個快騎,從北而來的,便是汴京城出發的一道聖旨。這道聖旨,是送去江南給趙悅。這道聖旨,便是一道賜婚聖旨。

當然,現在送聖旨的人,並不知道趙悅已經在海州停留,而是從兩淮直奔江南杭州。

至於朝北而去的快騎,則是趙悅派出給汴京送信的護衛。護衛攜帶著趙悅和曾永聯名的奏章,帶著自己遭遇海盜發生的一切證據,準備送給政事堂和元祐帝。

遠在海州的趙悅,當然也沒有那麼快知道自己已經被元祐帝賜婚,自己將要明媒正娶的妻子不是曾墨,而是襄城公主。

這個結果,對於趙悅來說,自然沒有什麼,反而看起來占了大便宜。唯一吃虧和委屈的人,便是曾墨了。

整個婚姻的過程,曾墨似乎都沒有任何權利決定自己的婚約。不管嫁給誰,又是以何種的形式嫁出去,似乎一切自主權都不在她的手上。決定她婚約的人,是她的父母,嚴格說,是她的爺爺曾布。

這便是封建婚約的悲哀之處。就算是趙悅現在知道了,也改變不了什麼結局了。按照目前的局麵,襄城公主就是他不想娶,也得娶了。

這便是隨便亂放炮,管不住自己長槍的結果!誰讓趙悅搞大了對方的肚子,搞大肚子,那是要負責的。

閑話不扯,趙悅一行人在海州知府的迎接下,入了海州城,住進了海州知府衙門。

海州地域上盡管是一個小州府,可海州城卻不小,規模比不上北方的登州,但常駐的人口也超過二十萬。

這裏坐擁兩淮鹽業,靠著富澤的鹽業,養活著數十萬的人口。要不是這裏沒有江南地區那麼繁華,海州的發展或許比揚州、蘇州杭州都還要來得猛烈。

張叔夜還是比較有能力的,早些年調來海州來,在他的治理下,海州的鹽業生產蒸蒸日上,百姓的生活也是越來越好。整個海州,都顯露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