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再見徐胖子(1 / 2)

聞名天下的京杭大運河,起點就在杭州。

當然,此刻的京杭大運河,指是是隋朝修建起來,直通洛陽的運河,而不是後世可以直達燕京的那一條運河。

當年大周定鼎天下,將京城定在了汴京。這裏是中原腹地,為了進一步密切京師與全國各地經濟、政治聯係,所以在大周朝立國不久後,就修建了一批向四方輻射的運河,形成新的運河體係。

大周朝的運河體現,是以汴河為骨幹,這裏麵包括廣濟河、金水河、惠民河,合稱汴京四渠。通過這四渠,向南溝通了淮水、揚楚運河、長江、江南河等,向北溝通了濟水、黃河、衛河(其前身為永濟渠,但南端已東移至衛州境內)。

這套運河體係,最南端可以直接通達杭州,最北端,可以抵達衛河流域,也就是河北一帶。最西端,從長江往西走,能直達蜀地,從黃河走,則可以直達洛陽、長安。

趙悅這一次回汴京,就是從杭州出發,沿江南地區的運河體係,走姑蘇城、揚州,一路北行。

要說回京,最快的方式自然是騎馬。隻是騎馬太過於受罪,在時間寬裕的前提下,趙悅寧可乘船慢一些,都不願意一路在馬背上顛簸。

從杭州出發後,走了差不多兩日,船隻到了蘇州。抵達蘇州時,正是夜晚。

蘇州也有別稱,叫做姑蘇城。姑蘇城外有一座寺廟,叫做寒山寺。說起來,讓蘇州明臊天下的,便是一首唐代張繼的詩詞《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這首詩詞一出,才真正讓蘇州名聲大振,成為無數名人士子來蘇州必備的一個理由。

趙悅抵達姑蘇城,晚上就是夜泊在姑蘇城外的碼頭上。隔著江岸對麵,便是寒山寺。

到了蘇州,又停泊在城外寒山寺不遠的碼頭,原本趙悅是想要去寒山寺走一走,但最終還是因為時間太趕,第二天一大早就直接啟程回京,沒有去成。

從姑蘇城,又是行程了一日半,趙悅就抵達了揚州。北上汴京,則必須從揚州走運河進入淮水。

這時代的揚州城,是僅次於汴京城我大周朝的第二大城市,是東南地區的重鎮。這時候的揚州城比江南地區的蘇杭、金陵以及沿海的泉州、北邊的燕京城都還要繁華。

造成這個原因,便是揚州城這時代的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揚州處於長江與運河“T”字型交彙處,是溝通南北的運河要道和連接東西的長江是其生長發展的命脈所在。

在這交通條件隻能依靠水路運輸的時代,處於這樣位置的揚州,才是真正占據地利的便宜。此外,揚州居南北交通樞紐和兩淮鹽業中心的地位,使其成為溝通南北東西貿易的“四彙五達之衢”,成為長江下遊地區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

每天,揚州城四方舟車、商賈薈萃,商業高度繁榮。不僅如此,運河還被賦予了更多的國家政治、軍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