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帝國命脈(1 / 2)

船隊到了楚州,就要從楚州離開淮水,轉南沿著人工運河前往揚州。

大周朝運河發達,楚州也正處於淮水和前往江南運河的交接地方。楚州地域,就是後世的淮安市,在運河發達的時代,還是非常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楚州緊挨著一座大湖,也就是後世的“洪澤湖”。這座湖水,湖麵方圓數千平方公裏,浩浩蕩蕩,看起來廣闊無邊。

因為地處這樣的位置,站在楚州的城頭上,幾乎能一眼看到湖麵和淮交接在一起,然後每天都是千帆相接,四時不斷。

在唐代的時候,就有被大詩人白居易稱楚州乃是“淮水東南第一州”。這名號,自然是不虛傳的。

事實上,楚州也是淮水東部最繁華的州府。從楚州再往幾百裏,就可以直達大海。從楚州這裏,向西可以直達京師,向南可以到達揚州和江南地區,向東可以出海。

趙悅的船隊在楚州停留了兩日,休整了一番後,就再次揚帆,轉向揚楚運河,前往揚州。揚楚運河便是連接楚州和揚州的運河,這條運河還是幾百年之前隋朝開鑿的。

從楚州到揚州的距離有幾百公裏,因為是人工開鑿的運河,這水流比較平穩,船行的相對較慢,卻走的很穩。

到了這段運河上,來往運河上的船隻更多的。江南漕運的各類物資,幾乎都要從揚州集中出發,北上楚州經淮水前往京城。因此,這段運河上,幾乎每隔一段距離,都會遇到一一隊前往北方的船隊。

這些船隊,少則十多艘,多則幾十艘,浩浩蕩蕩,喊著號子,好不熱鬧。

這些船隊,每和趙悅船隊擦肩而過的時候,自然忍不住多看幾眼船隊。當然,一些船工還相互打起招呼來。

站在船頭,看著運河上不斷往來的船隻,趙悅忍不住感歎起來,如果沒有這些船隻,沒有這條運河,估計大周朝的經濟都不可能這樣繁榮,也造就不了大周朝都城汴京的繁華。

這條運河,就是汴京城的輸血大動脈啊,每年不知道多少物資要通過這些運河輸送到中原的汴京城。趙悅知道的,光去年通過運河,從江淮地區輸送到汴京城的糧食,就超過了五百萬石。

五百萬石,這可僅僅隻是糧食,還有其他的各種物資,就更不用說了。沒有這條運河,汴京城不說成為天下第一大城了,就是想要養活幾十萬人口,都有些困難。

所以,如果想要大周朝快速崩潰,讓汴京城最快速度衰敗和崩潰,最快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掌控這條運河,掐斷大周朝汴京城的命脈。

這也是為什麼運河盡管隻是在大周朝腹地,甚至是最繁華的區域。但大周朝這些年來,卻不斷在運河兩岸增加駐軍的原因。

不僅如此,在揚州附近,朝廷還駐紮了東南最大的禁軍大營,十萬禁軍虎視眈眈盯著江淮這片區域。在淮水和揚楚運河兩邊的州城,都駐紮了朝廷直屬的禁軍,目的非常明了。

想著這些,趙悅也敬佩大周朝的朝廷來。顯然,大周朝朝廷的那些官員,也不都是酒囊飯桶,也認識這條運河對大周朝的重要性。這幾十年來,是越發看緊這條運河,不斷的增加駐軍。